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从皇家禁苑到人民公园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

时间:04-26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文物见证颐和园创建270周年

2020年是颐和园成立270周年。 “从皇家紫禁园到人民公园——颐和园成立270周年文物特展”汇集了颐和园及8个外借文物单位208件/套各类文物和190件珍贵档案。 放。 展览分为“山谓寿水清”、“风月无双属昆明”、“中宫云起”、“观鱼胜富春江”四个篇章。 ”。 该作品目前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出,并将持续至12月27日。

1750年,乾隆以兴修水利、庆贺母亲寿辰为名,修建清漪园。 其独特的中心位置,连接着京西的“三山五园”; 清漪园,亭台楼阁,气势宏伟,仿照世界名胜景观。 以独特的造园手法和诗意人文内涵,将母亲生日庆典、水利建设、农田开发、军事演习、游园、宗教信仰等功能融为一体。

“山称万寿水清漪”版块从清漪园的选址和修建缘由入手,讲述清漪园的建设及其在“三山五园”中的地位,重点展示清漪园最优秀的造园艺术。清漪园特色。

五园之中: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继长春园、玉泉山景明园、香山静宜园、京西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之后,乾隆又继续修建五园。西湖与瓮山之间的四大园林地区。 经过15年的建设,万寿山清漪园建成,从而将京西庞大的皇家园林融为一体。 清漪园成为“三山五园”的构图中心。

疏泉延年:1749年冬,乾隆皇帝对北京西北郊的水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 他疏浚西湖,开发为水库,修筑涵洞。 他通过修复玉泉山、西山地区的泉水和水道,疏浚玉河、长河,开挖养水湖、高水位湖泊等措施,形成了可调节的玉泉山-玉河-西湖-长河都水。系统,不仅解决了西郊的洪水问题,还为输水、城市供水、农田灌溉等水源提供了充足的供水。 1750年,乾隆为庆贺重庆太后六十寿辰,修建清漪园,并下旨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 昆明湖已成为北京最重要的水源和人工水库。

移天缩地:“江南风景莫过于王怀里”。 清漪园继承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的艺术和传统,吸收了南北特别是江南私家造园技术的精华。 ,体现了清代统治者的哲学观念、政治思想、宗教信仰、艺术品味,以及清代社会所达到的物质技术和建筑组织的高水平。

文物见证:

清代 清清 长寿纹 蓝宝石如意(颐和园收藏)

蓝宝石品质。 通体雕花,如意头像为云头形状,采用浅浮雕手法,饰有蝙蝠、编钟、长寿图案。 如意柄器身素净,柄尾饰三角纹、象鼻孔、黄色流苏。 整体造型舒展飘逸,雕刻细腻精致,打磨精良。

清代 青花粉彩海屋瓷象腿像(颐和园收藏)

瓷像盘口,造型高大饱满。 因其形似大象腿而得名。 整体分为五层饰带,从上到下依次为:图案、花卉、如意云肩、人物图、如意云头。 首尾青花装饰相互呼应。 中间以柔和的色彩描绘了两个故事:“海雾添资”和“麻姑献寿”。 都是祈求长寿的美好寓意。 底部有青花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

清代知经阁样本(国家图书馆藏)

此图以彩画描绘了知经阁建筑群的楼阁、牌坊、回廊、宫门等建筑。 知镜阁圆城有内外两层城墙。 外城有四座宫门,有庑相连。 内城有二层歇山过脊亭和止境亭。 四个角还建有四个牌楼和四个方亭。 图中,知景阁楼的层数比清漪园时期要低。 这是颐和园重建过程中的常见做法。 根据图中建筑格局和重修知经阁的史料分析,推测该画作于光绪二十一年左右。

清漪园不仅是清代皇室放松身心、理清思绪的休闲胜地,还担负着最高统治者巡视庄稼农事、宗教礼拜、关怀远方等重要的政治文化功能。 。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三山五园,清漪园也被毁。

《风月无双属昆明》单元以清漪园的历史功能为切入点,重点展示这一历史时期的园林作为皇帝治政后休憩放松的场所,也具有农业灌溉和民族融合的功能。 同时梳理清漪园时期园林管理的内容,从管理制度、服务对象等方面体现清漪园作为专为皇帝服务的宫殿的功能; 最后,通过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的火烧事件,讲述了清朝怡园的兴衰。

农织图:1751年,乾隆将内务部织染局迁至清漪园西北的农织图风景区; 1771年,乾隆刻了一幅宋代画作《农织图》石刻,并将其镶嵌在有农织图的建筑内,因此,清漪园农织图成为一幅“活”的农织图。既具有农织生产的实际功能,又具有农织文化景观的价值。

一些空闲时间放松:清漪园主要作为清朝皇帝亲政后休闲、游览的场所。 不过,皇帝和皇后也经常来花园烧香礼佛、祭神祈雨、读书喝茶等,有时也在这里会见大臣。 参观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

和合家族:清朝皇帝为了巩固政治统治,注重利用宗教来宣扬政治宽容和社会启蒙。 清漪园内大量的宗教建筑体现了乾隆对宗教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尊重和支持,具有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庚申死后,清漪园由内务府任命的官员和工匠管理。 严禁官绅私自入园,并建立了惩戒制度。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了三座山和五个花园。 清漪园大部分建筑被毁,文物全部被洗劫一空。

文物见证:

清 青釉白龙纹梅瓶(颐和园藏)

梅瓶造型挺拔,圈足微向外翘。 胎质坚硬,薄薄,通体施蓝色釉。 釉色浓绿,釉质莹润光滑。 瓶身刻一条游龙,剑笔流畅自如,形象奔放而不失脱俗,龙鳞、须发尽收眼底。 底脚裸露的轮胎区域光滑细腻,补胎工整。 此件青釉白龙纹梅瓶,采用高温钴蓝釉瓷器制成。 是元代景德镇创制的新品种。 目前元代高温钴蓝釉瓷器较为罕见,造型梅瓶仅存三件。 此次展览的梅瓶是现存的三件珍品之一。

清代五彩农织纹鱼藻纹瓷缸(颐和园藏)

瓷缸造型端庄稳重。 胎体厚重,色洁白,质地坚硬细密,釉面洁净光滑。 沿唇缘施罗纹,分为八等分,分别饰红花、明花。 内壁绘红绿金鱼藻,随波游舞,寓意“满堂金玉满堂”。 主要纹饰为农耕编织图,描绘插秧、收割、舂浆、祭神等农耕场景,以及养蚕、采桑、练丝、编织等劳动场景。 画面简洁,人物各有分工,展现了传统农耕社会的劳动场景。

1886年,光绪以恢复昆明湖水利治理为名,在清漪园遗址上重建园林。 1888年,清漪园正式更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养老”的地方。 1891年至1908年,颐和园成为皇帝和皇后居住、管理政务和进行外交的主要场所。 它也是紫禁城之外的重要政治中心。

“中宫排云”版块以清漪园重建为线索,重点展示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和皇帝、皇后行宫的功能。 同时从修复时期皇家园林建筑建造的复杂过程以及园内外管理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描述了这一时期园林管理制度的严格性。 后来,随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颐和园再次遭到浩劫,讲述了颐和园作为紫禁城外重要外交场所的历史事实。晚清时期,与各国关系良好,互相学习。 展览在描述1886年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时,将摄影师约翰·德震在1870年代拍摄的大报恩延寿寺遗址照片转化为一扇灰白色、微开的大门。 亭子即将问世,说明颐和园经历了灾难,重获新生。

秦公秦算:颐和园的重建始于清朝最高统治者打着“恢复旧海军制度”的旗号,在更直图旧址修建昆明湖水操学校。 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和规则,流程复杂严谨。 重建过程中,内务部内务府、工部会计室等部门各司其职,每五天通报工程进展情况,体现了故宫对皇室的制度化管理。建筑施工项目。

颐和园:1891年,慈禧和光绪开始居住在颐和园。 到了1908年,他们每年在那里呆5到10个月。 皇帝和皇后在花园里进行吃喝、起居、消夏、庆生、看戏等活动。 是晚清宫廷生活的重要空间。

又一场灾难: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西逃。 俄国、英国、意大利侵略者闯入颐和园,占领它长达一年之久。 他们破坏、掠夺了园内大量文物,一些建筑也遭到破坏。

皇家园林的“洋气”:慈禧回到六安后,颐和园成为宫廷外交活动的主要场所。 慈禧、光绪经常在颐和园会见外国使节及其家属,设宴游园,增进友好。 同时任命大臣出国留学,介绍西方事物,研究西方书籍。

文物见证:

中国法庭使用的第一辆汽车

该单元展示了中国宫廷使用的第一辆汽车。 这辆车就是“Turière”品牌,是美国最早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保存最古老的汽车。 据考证,该车很可能是1903年由时任两广总督的德守金继承给清朝宫廷的。该车的外观保留了18世纪欧洲马车的痕迹。 车身、车轮和辐条均由木头制成。 它具有内置三缸四马力后置汽油发动机。 它配备了双层盘形方向盘和一长一短两个垂直杠杆齿轮。 前排和后排共三个座位。 《北京纪事·汽车工业纪事》记载,慈禧不愿意“屈尊”乘坐,因为司机无法遵守慈禧太后跪着开车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车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并作为稀有的外国文物陈列在颐和园中。

清代八仙寿庆沉香汉字寿屏(颐和园藏)

此屏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呈“寿”字形,雕刻吕洞宾、曹国酒、韩湘子、铁拐李等各路仙人,寓意“八仙同庆”。生日”。 此外,还雕有蝙蝠、仙鹿、松树、竹子,寓意长寿。 下座刻一跪侍侍者,双手高举“寿”字,十分恭敬。

“观鱼胜富春江”版块重点展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在保护文物、服务人民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并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三山五园整体保护”为例。 目的是阐明颐和园在“三山五园”中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紫禁园首次开放:清朝灭亡后,各界祭奠颐和园的呼声日益高涨。 中华民国政府规定,参观者必须经外交部批准,发给门照,并通报清朝内政部。 后来外国人审批改为外交部,中国公民来访审批则由内务部或步兵司令衙门办理。 1914年,开始向公众售票。 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内务部圆明园管理处”,不久移交北平市政府管理。

新的一天:1949年3月25日,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抵达北京,当天上午抵达颐和园休息。 在此期间,毛主席与颐和园负责人刘林西进行了交谈,提出了新中国公园管理的方向。 当晚,毛主席等在颐和园乙首殿宴请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

人民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十分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和园林绿化美化,成为市民休闲、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世界遗产:改革开放后,颐和园逐步恢复历史名胜和建筑,并不断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1998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文物见证:

清末民初·转论藏纺织品(颐和园藏)

该布料完整再现了万寿山北殿、东西转经阁、昆明湖碑等一组佛教建筑。 转轮藏景区在1860年没有被烧毁,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北殿上的财、福、寿琉璃三星雕像。

清末民初·柚木花卉纹腰五足桌(颐和园藏)

柚木。 它由两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桌面均以芯板为框,下方有腰带和莲瓣图案支撑脸颊。 四足由三曲腿制成,折成马蹄。 关节由木杆和活腿支撑。 腿、足、牙板均雕有花卉图案。 这张桌子图案繁复,风格与中式家具不同。 估计是从国外进口的。 和平解放北平期间,曾被国共两党代表用作谈判桌。 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从皇家禁苑到人民公园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