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为什么我们复原不了张衡地动仪?——地动仪

时间:04-29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张衡发明地震仪的故事

公元132年(杨嘉元年),张衡在任太师令期间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后丰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列传》记载:该地震仪用精铜制成,直径八尺,顶盖凸出,形如酒瓶,饰有龟、鸟、鱼等图案。篆书中的野兽。 中间有一根大柱子,旁边有八条路走,是用来关闭发动机的。

它有八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一条龙,嘴里衔着铜珠。 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与其相对应的蟾蜍。 如果任何一个方向发生地震,该方向的龙口中所含的铜珠就会落入蟾蜍的口中,由此可以确定地震的方向。 经测试,完全符合既定的制度,简直就是天意。 自从有书本记载以来,这种事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从前,一条龙的消息传出,大地不动,洛阳的学者们都责怪它不相信。 几天后,使者来了,陇西果然发生了地震,所有人都对它的奇迹深信不疑。 从此,朝廷下令历史学家记录地震发生的地点。

关于地震仪的结构,目前流行的有两种版本:王振铎的模型,即“独柱”是一个形状像倒置的酒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构是围绕“独柱”。 。 这种模式已经基本被拒绝了。

另一种模式是地震局冯锐提出的,即“独柱”是悬摆(见袁洪《后汉书》)。 摆锤下方有一个小球,该球位于“米”字形滑道(即“后汉”)(《书·张衡列传》中提到的“关”)的交汇处,地震时之后,“毒珠”移动小球,小球发射控制龙嘴的机构,导致龙嘴张开。

另外,冯锐的模型还把蟾蜍从面向瓶体改为背对瓶体,充当仪器的脚。 该模型经过仿真和测试,结果与历史记录一致。

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直到19世纪以后,国外才真正能够用仪器观测地震。 后丰地动仪是世界地动仪的鼻祖。 虽然它的功能仍然仅限于测量震中的大致位置,但它超越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约1800年。

张衡简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峨(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

张衡地动仪原理

中国地震学家和考古学家宣布,失传数千年的东汉张衡地震仪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了地震仪的科学修复,修复后的新模型具有探测地震的功能。

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研究单位的地震学、考古学、文物学、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的7位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认为新的模型首次将概念模型修复体成为具有地震探测功能的科学仪器,修复体研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修复工作于4月通过专家验收。 新修复的地动仪模型根据历史资料重新设计,其1/3样本目前在河南博物院展出。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领导的研究小组从2002年开始对地震仪原理修复进行研究,2004年7月与河南博物院合作,收集了大量有关地震仪的历史资料。并第一次使用它。 《徐汉书》和《后汉记》中对地动仪的记载,为新模型的研制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它们不仅证明了地震仪的存在及其实际工作的真实性,而且阐明了张衡地震仪在现代地震学初级阶段的作用。 对启发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利用唐山、越南、云南4个实际地震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在振动台上实现了相当于当年洛阳龙西地震的极微弱地面振动,然后将新恢复的模型放在振动台上验证表。 结果表明,新模型对地震反应良好,从未出现过非地震人为干扰误触发的情况。 专家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为将张衡地震仪恢复为科学仪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冯锐研究员表示,目前修复只是阶段性成果,整个工作还没有结束。 内部结构需要优化,外部造型也需要征求公众意见进一步完善和整体统一。

【为什么我们复原不了张衡地动仪?——地动仪】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