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唐诗中有两首“咏蝉诗”,倒好像在相互掐架

时间:05-08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这两首诗是两个浙江人写的,一个家乡在河姆渡遗址所在的余姚,另一个家乡在有“小商品之都”之称的义乌。 一个叫余世南,一个叫罗宾王。

骆宾王成名早。 七岁就唱出了如今成为“网红”的名诗《鹅鹅,曲香歌到天》。 后来他还写了一篇帮助徐敬业攻击武则天的文章,名扬天下。 其中有一句“一捧土不干,六尺孤单扶不起”。 武则天读后大为惊叹。 她问总理,当年你没有使用这样的文章大师,是你的错。

这两句话骆宾王有何高明之处? 先帝刚刚去世(一捧土指的是皇帝的坟墓),谁能帮助小皇子(一个六尺孤儿)呢? 标语通常都是简单粗暴的,骆宾王却写得那么有感情。 确实是一篇很好的情感文案。

先说义乌人骆宾王写的蝉诗:“西洲蝉鸣,南冠宾客欲侵。” 我无法承受神秘寺庙的阴影,所以我来对白头唱歌。 露水重难飞入,无人时易沉。 如果你相信高尚,谁会表露你的内心?”

这首诗是徐敬业起兵之前写的。 他因直言不讳得罪了皇权。 有人陷害他腐败,他被关进牢房。 这首诗是在牢房里写的。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秋风中,我像秋天的蝉,奋力飞翔,却无法前进,因为露水打湿了蝉翼; 秋风呼啸,听蝉鸣的人不多。 到达。 即使没有人“表达”,诗人依然安心地知道自己内心的“高尚”,只不过是世人的心都在滴水而已!

这真是一只悲伤又无奈的蝉,却依然有性格和孤傲。

别人写的蝉诗则完全不同。 诗曰:“露珠垂饮清露,稀疏桐树下流水声,响声远去,不借秋风。”

诗的作者虞世南生性安静、坚忍,与骆宾王一样,是一位出色的青年。 但从他们的资质来看,骆宾王比虞世南更胜一筹。 骆宾王七岁就能作诗,而虞世南更多的是靠苦读。 据记载,余世南学得很多,背得也很刻苦,常常苦读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 后来他做了大官,得到了太宗李世民的信任。 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闻讯在别邸哀悼,痛哭流涕,下诏给魏王李泰说:“虞世南忠于我,拾遗补矣,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著名部长。” 本次评价。 是相当高的。

我们看虞世南的蝉诗。 同样是秋天,有雨有露,也提到秋风,却是“远扬声,不借秋风”。 显然,这只蝉生活在梧桐树上,它喝的是清露,而露水并没有打湿它的翅膀。 叽叽喳喳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不是因为秋风。 这不正是虞世南当时的处境吗! 他深受皇帝的宠爱,他的学识也受到赏识。 他就是那只蝉。 他的声音传得很远,不是因为秋风,而是因为他站在高处。

这就像骆宾王眼中的蝉,就像辩论中的正反,或者学者心中的两种声音。

一千多年过去了,当我再次读到这两首唐诗时,虞世南的得意与喜悦、骆宾王的痛苦与孤独的脸庞仿佛就在眼前。 悲喜两个极端,身体姿势完全不同,但谁能说眼前的两种命运和精神姿势不能重叠在一个人身上呢? 读之,不禁让人感叹千年。

帮助徐敬业争夺权力的骆宾王后来兵败,下落不明。 有人说他与徐敬业一起被杀,也有人说他逃到杭州皈依佛教。 十多年后,诗人宋之问游览杭州灵隐寺时,遇见一位老和尚,并与他交换了两句诗:“楼临海日,门对浙江潮”。 据说,这个老和尚就是骆宾王。

这种说法在杭州确实存在,但更多的是对诗人罗宾王悲剧一生的最终归宿的善意假设。

就诗性而言,罗宾王的蝉诗已经超过了虞世南。

【唐诗中有两首“咏蝉诗”,倒好像在相互掐架】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