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体教融合”功不可没

时间:05-07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吴健

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

2022年2月20日,第24届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胜利闭幕。 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共获得15枚奖牌,以9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三位,创造了中国队冬奥会奖牌史上的最高水平。 北京冬奥会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3亿人成功参与冰雪运动。 2015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后,为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组织动员下,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参与冰雪运动,体验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 ,

感受奥林匹克文化的魅力。 《“带动3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 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委托国家局社会形势和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权威调查结果。统计数据。

冰雪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和环境条件的保障。 在如此高的要求下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能够为这么多人提供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 ,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体现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 总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北京冬奥会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支撑。

首先,很多运动员都有体育和教育的双重背景。 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学生。 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 由北京体育大学师生、校友组成的“北方运动队”共获得5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

其次,直接服务北京冬奥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师生大部分在北京冬奥会上担任教练员、裁判员、技术官员、科研人员、翻译等,共同为北京奥运会做出贡献。

三是国内多所高校为“科技奥运”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北京冬奥会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与比赛一样激动人心的技术魅力,展示了冬奥会的技术魅力。中国大学科技水平。 。

最后,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广泛发展依赖于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密切合作。 体育部门集中力量培养运动员,发挥表率示范作用,营造良好奥运氛围。 教育部门全力致力于普及冰雪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教育部在组织儿童青少年广泛参与校园冰雪运动的基础上,还在全国建设了2000所校园冰雪运动学校和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

三、“体教融合”是本届冬奥会的重要遗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过去,国家级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依靠的是从县市级业余体校到省级职业运动队再到国家级集训队的“一站式”体系。 这种旧的制度远远不能让运动员满意。 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的需要。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突飞猛进。 据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7.8%。 不用说,在这种背景下,青少年进入大学会比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更容易、更容易。 更重要的是,纵观中国目前的就业市场,大学学历是进入中高级职业市场的基本要求。 因此,为运动员提供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逐渐成为运动员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基本保障,也是获得家长支持的必要条件。

如上所述,本届冬奥会的参赛运动员中有不少来自北京体育大学,获奖者也大多来自“冠军班”。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研究生冠军班。 获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个人冠军、团体冠军的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可以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不难发现,“体教融合”实际上可以解决优秀运动员未来就业的后顾之忧。 事实上,除了“冠军班”的形式之外,还有很多帮助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大学的政策。 可以预见,未来,畅通优秀运动员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将是保障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个成功的经验,它将在中国长期存在。

四、后奥运时代推动“体教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虽然是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但该文件是经过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 既然同意发布,可以说“体教融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问题。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和教育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将不断提高,体育和教育部门也将积累更多优势。 教育部门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后备人才资源、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资源; 体育部拥有优质的赛事资源、专业的教练资源、丰富的场地资源。

之所以提出并反复强调“体教融合”,是因为当前体育与教育不融合现象严重,日益成为体育与教育深化改革的障碍。 具体来说,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目标差距很大。 体育系专注于培养运动员,而教育系则侧重于以文化科目成绩追求录取率。 其结果是影响了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身体健康、健康。 落实修身养性的目的; 其次,以事物划分边界,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活动组织,都是自成一体,互不相通,阻碍了全面发展教育政策的实施。 第三,相互设置壁垒,相互封闭,各自的优势只在内部循环,只在各自的体系内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比如,教育部门缺乏体育师资,体育部门拥有优质教练资源,但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无法顺利进入校园; 体育系和教育系有比赛,但比赛各自独立,导致体育人才没有被及时发现。 不难看出,制度未能融合、理念未能一致、资源未能互通共享,是当前“体教融合”面临的最大问题。

五、后奥运时代,推动“体教融合”必须深刻变革

回顾历史,在“体教融合”之前,也曾有过“体教融合”的想法。 需要明确的是,“体教融合”不仅是提法上的变化,更是理念上的变化。 是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转变观念的根本目的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将是“以人人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态”。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是时候重新思考新的体育和教育方式,重新定位中国体育和教育的发展目标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还是面向少数人的竞技体育,都必须为每个青少年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能否满足这一需求,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本届冬奥会上,获得两金一银的运动员谷爱凌,给她的成长历程带来了重要启发。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或她是否有天赋,更取决于个人是否努力。 同样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他或她成长的社会生态,以及这个生态系统能否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条件。 谷爱凌的成功,除了他的天赋和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他所生活的良好的体育和教育环境,社会生态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在这种环境下,谷爱凌的各种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正是中国强大的影响力,才能吸引以谷爱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运动员为中国争夺荣誉。 除了理念的转变,还需要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转变。

首先,机构整合是未来的方向。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教育可以为每一个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从归口管理的国情来看,青少年体育目前分为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 其管理效率存在固有的缺陷和不足。 理想的状态是将他们整合为一个部门,承担“整合”的责任。 。 因此,就青少年体育而言,在机构改革的方向上,合一将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也是“体教融合”的最终目标。

其次,推动“体教融合”,对体育部门而言,管理机制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管理重点要向成人竞技体育、职业体育和社会体育转变; 二是工作重点必须从青少年运动员选拔和培养转向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建设。

最后,推动“体教融合”,对于教育部门来说,要在四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是全面、严格地对全体学生实施体育教育; 二是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 三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成为未来高水平运动员成长的源泉,畅通运动员升学的通道。 四是破除人员配置等制度性障碍,畅通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入教育领域的渠道。

当前“体教融合”最紧迫的具体工作是统一组织领导、统一体育赛事、统一运动员报名和等级标准认证、推动人力资源和场馆设施互联互通和共享。

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后,留下了大量的奥运软硬件资源。 体育、教育、城管等部门能否共同将这些软硬件资源规划设计进冰雪运动学校和冰雪训练中? 中心、冰雪休闲欢乐体验中心? 这可能是刚刚发的《体教融合》的“模拟”试卷!

青少年身心健康,身体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华民族的复兴。 从人类训练的角度来看,体育与教育本质上是一个整体。 “体教融合”是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是教育事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是建设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作者简介:吴健,博士,中国教育科学院体育健康与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校园足球》杂志副主编,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委。

声明:本文内容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独家特稿。 若微信公众号等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有人转载,请直接转发。

本文引用格式:吴健。 后奥运时代应继续推动“体教融合”[J]. 中国学校体育,2022(3):2-3。

(本文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22年第3期《序言》)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体教融合”功不可没】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