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霜降杀百草”,霜从天而降,露结为霜矣

时间:04-29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月落鸦鸣,天上霜满,

江枫对仇眠鱼目混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午夜的钟声敲响了客船。

据说,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日本民众最熟悉、最喜爱的唐诗之一。 寒山寺听钟声也是日本来华旅游的一部分。 在日本流行的另一首唐诗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月,低头思。”关于我的家乡。” 无独有偶,两首诗都包含一个关键词——“霜”。

现在又到了霜冻季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霜降霜。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正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候。 元代学者吴程编着的《月令七十二时辰集》云:“九月中旬,霜降,气肃凝,露凝成”。霜。” 进入霜季后,深秋景象明显,天气寒冷。 ,露水凝结成霜。 所以俗话说:“寒露不寒,霜改天”。 霜冻过后,冬天就到了。

《月令七十二时辰集》将霜分三季:“初时,豺为祭兽。” 由于这段时间猎物较多,豺狼更容易捕猎,因此它们会将捕获的猎物分散到各个方向。 留出以备后用。 古人把这种现象想象为豺狼将猎物献祭于天,表达对上帝赐予丰富食物的感谢。 “草木黄落二期”,霜冻季节正是树叶变色、脱落的时候。 俗话说“霜冻百草枯”,就是指的这个物候。 “三期螫虫,咸而易”。 这时,冬眠的动物也躲在山洞里,不吃东西。

从字面上看,“霜”似乎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霜,我们也习惯把地上出现的霜称为“落霜”。 但我们见过雨雪,却没有人见过“霜”。 其实,霜是指当气温急剧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地面物体上形成的白色冰晶。 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由于霜是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的表现,所以这个节气以“霜降”命名,意思是“气温骤然下降,昼夜温差大”。

其实,古人早就明白,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大戴礼记》云:“霜为阴阳之气,阴气盛则凝结为霜”。 西汉刘向所著的《五经通义》也说:“寒气凝成霜,从地凝结为霜”。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也明确指出:“冻雨露,皆出于地,非出于天”。 但历代文人都特别喜欢用“落”、“落”。 “、”、“雨”、“下”、“飞”、“落”,这些自上而下、动态的词语都是用来形容霜的。 例如元代诗人王冕在《船杂记十》中写道:“露深花寒,霜落蟹肥”。 宋代张耒《夜坐》:“院中无人,秋月明,夜霜欲先落息。” 《清》杜甫《谏汉》:“日月白,绿枫叶红,天雨霜”《罗家亭恭贺崔邕崔衮》唐代:“秋吟。残霜飞晚,留残莲听雨声。”唐代李毅《听小娇》:“昨夜霜降关羽,号角声像城市中孤独的月亮一样吹响。”

古人也有“露成霜”之说。 《千字文》中有一句话:“云化为雨,露化为霜”。 《诗经·建甲》中的“建甲是青,白露是霜”更是名声在外。 曹丕甚至有句名言:“草木倒尽,化为霜”。 霜和露虽然相似,但霜不是由露制成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形成的温度。 当温度高于零时,水分会凝结成露水; 当温度低于零时,水分会凝结成霜,在物体上形成白色的小冰晶。

汉代字典《诗铭》对“霜”是这样解释的:“霜,谓哀,其气剧毒,万物皆哀”。 也就是说,霜降之后,万物都会枯萎。 然而许慎的《说文解字》却说:“霜,谓哀,乃使事者也”。 许慎认为霜是使万物失去的东西,也是使万物成真的东西。 张舜徽《说文解字注》云:“春生夏长,秋收丰收。古人论年功,以秋为终,皆应以农为业。丧与丧。”成功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霜冻万物,却也完成了春生、夏生、秋收、冬藏的生命过程。” 生物的生长能量在秋冬的“收储”中得到滋养和恢复,新的生命周期才能开始。 ‍

而且,经过霜冻的水果和蔬菜确实有不同的味道,而且通常更甜。 上海人喜欢吃打过霜的蔬菜。 由于绿色蔬菜植物中含有少量淀粉,淀粉不甜且不易溶于水。 但霜降后,蔬菜中的淀粉被水解成麦芽糖酶,麦芽糖酶又转化为葡萄糖,所以蔬菜的味道更甜。 菠菜、卷心菜、萝卜、茄子等霜后味道也更好。 霜后的柿子称为“霜柿”。 民间有句谚语:“霜降吃柿子,就不流鼻涕了”。 南朝梁文帝有《谢东宫赐柿》:“挂霜照柿,寒冬甚滋润,甘甜清玉露,金液味浓。” 他对霜后的柿子赞不绝口。 南宋诗人刘克庄在《乌石山》中写道:“玄谷村酒花霜柿,欲游禅门隔松。” 杨万里还作诗“谢赵兴受霜柿之惠”:“冻干蜜万千,犹带一片林。霜。”杜甫《京行奉贤五百言》: “骆驼蹄汤压霜,压橘子。 朱门的酒肉味,路上有冻骨头。”这也意味着霜后的橘子和橘子更加甜。霜后水果和蔬菜的转变,也证明了霜既为人的简单哲学。”从另一个角度看“哀”和“成为”,对吗?

霜这个词还有一系列引申意义。 最常见的是用霜来比喻白色。 尤其是鬓发变白的时候,古人常用“霜”字来形容。 南朝梁诗人范云“不愁送书难,只怕鬓上霜”,李白的“霜镜羞发” ”,杜甫“苦恨鬓霜,落魄落魄”。 “酒盏”、苏东坡的“满面尘埃,鬓如霜”、李清照的“风婢两鬓霜,夜不敢出”,都是用霜形容白发的名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霜”,也是形容月光的白色。

因为霜看起来像冰粒,看上去洁白,所以常用来形容一颗高尚的心。 陆机《文赋》:“心满霜,志阴云。” 又因为霜的出现提醒人们一年即将结束,所以有时也用“霜”来代表年龄。 如唐代刘藻(贾岛之一)所著《吕辞说方》中:“客舍并州已十霜,朝夕忆咸阳。”回家。” 这里的“十爽”就是十年的意思。

霜降之时,正是古人“问斩秋后”的时节。 汉代的秋后斩首集中在霜冻至冬至之间。 据汉代无名氏所著《春秋传感赋》记载:“霜为杀戮之表,秋霜初降,鹰隼袭来,君王从之”。天杀。” “杀戮之力。” 因此,霜也有严厉、庄严的意思:双发、双点、双威、双烈都有严厉的意思。 古代负责纠察弹劾官员、监督重大案件审理的御史台,又称“霜台”、“霜署”。 人们也用“历练”来形容艰辛、磨难,形容历尽磨难的人生的磨练。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一首《葬花颂》诗,其中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剑相逼”。 这里又用霜来形容周围人际环境的恶劣。

风霜凛冽,秋风无情地扫落叶。 霜降过后,秋转冬,一年即将结束。 古人见霜难免心惊,见落叶难免惆怅。 因此,秋的忧伤就成了古诗词中绕不开的话题。 不过,也有心胸开阔、乐见秋的诗人。 唐代人刘禹锡写下了热情洋溢的《秋诗》:

自古以来,秋天是悲伤和孤独的,

我说秋天比春天好。

晴空万里,白鹤飞翔在云层之上,

然后将诗引向蓝天。

杜牧的《山行记》更是歌颂霜染的红叶:

寒山上远,石路倾斜,

白云出生于一个家庭。

晚上在枫林里停下来坐坐,

霜叶红如二月花。

山路、人、白云、红叶,呈现出一幅山林秋色的动人画卷。 作者从萧瑟的秋风中捕捉到了可与春色相媲美的绚丽秋色,体现了诗人豪迈向上的精神。 当代学者刘永基在《唐绝句精要》中评论道:“读此,可见诗人的远大理想。霜叶胜于花,一般人难以形容。一旦诗人说过这句话,被背诵了数千遍。”

【“霜降杀百草”,霜从天而降,露结为霜矣】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