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国外产业融合思想最早起-经济研究

时间:04-28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1963年,罗森伯格在研究美国机床工业的演变过程中,发现了同一技术向不同行业扩散的现象,并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技术融合”。 所谓技术融合是指不同行业共享共同知识和技术基础的过程(Athreye & Keeble 2000; Fai & Tunzelman 2001; Lind 20 04; 张磊 2001)。 它也是某些技术在一系列行业中广泛应用和扩散并导致创新活动的过程(Sahal 1985; Dosi 1988; Lingyan 2001; Lu Dongbin 2001)。 当不同行业的技术融合,即共享相同的技术基础,显着影响或改变另一个行业的产品性质、竞争和价值创造过程时(雷军,2001),就意味着技术融合发生了。 Gains1998将集成定义为新技术不断取代先前技术的过程。 (2)产品视角 行业是由具有相似属性的企业组成的,产品是相似属性的重要体现和载体。 因此,有学者从产品角度来定义产业融合。 从需求角度看,产业集成是指基于产品的集成(StieghtzNils2003),或者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原本独立的产品进行集成(Yoffie1997)。 这种融合可分为替代融合和互补融合GreensteinShane, KhannaTarun1997;Stiegl itzNils2003; 张雷2001)。

(三)企业视角 企业是产业整合的主体。 在产业整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以前独立的产业当其企业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时就会合并(Malhotra,Cupta 2001;Chicao Yi 2001;马健2003;李美云2007)。 产业整合的发起者是企业,但仅以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作为衡量产业整合是否发生的标准,往往忽视了不同行业的互补性企业。 (4)市场视角:融合是消除市场准入壁垒和行业边界后,迄今为止分离的市场的融合和合并(Lind,2005)。 产业整合萌芽后,这种整合是否成功甚至可持续取决于市场。 检查。 对于市场而言,需要满足相应的收入弹性条件和生产率增长条件,该行业才有潜在市场。 此外,还有学者从更广泛的范围研究产业整合的含义,如基于企业对​​产业整合的反应(Estabrooks 1995;Malhortra 2001)、基于产业演化的视角(Stiegli)tz2002、基于产业整合的视角(Stiegli)等。产业边界视角[10](志草一,2001;周振华,2003;周旭霞,2007;高宇、刘志彪,2008)、产业属性视角[11](李无为,2002;陈柳琴,2006)和模块论视角[12] (朱瑞波2003)。 2、产业融合类型的分类是理论研究的基础,科学的分类对于研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产业融合的分类,学者们往往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从技术、产品、市场、制度、产业等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1)技术视角 从技术角度看,产业一体化可分为技术替代一体化和技术集成一体化或互补一体化[13](Greenstein & Khanna 1997;Stieglitz 2002;张磊2001)。 技术替代和融合是指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取代了原来不同的技术,使原来不相关的产业在技术上变得相关,促进了新产业的出现。 例如,1963年罗森伯格提到的钻孔技术、磨削技术、抛光技术等技术的出现,取代了枪械工业、缝纫工业和自行车工业的技术,从而推动了机床工业的出现。 (2)产品视角 从产品视角看,产业整合可分为替代整合和互补整合[14]Greenstein,Tarun1997; 2001年; 施蒂格利茨200 3; 周振华2004与联合融合[15](周振华2004;胡金星2007)第三类。 当用户认为两种产品可以互换时,两种产品就已经替代融合; 而当两种产品一起使用比单独使用时更好,或者现在一起使用比以前更好时,则表明两类产品具有互补融合; 组合融合是指将原有两种不同的产品在功能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合并为一种,形成一种新型产品。

(三)市场视角 从市场视角看,产业融合可分为需求侧的功能融合和供给侧的制度融合。 潘宁 S 和 Puranaln 2001; Stieglitz Nils 2002,又可分为高功能高组织融合、纯融合、需求驱动型高功能低组织融合和供给驱动型低功能高组织融合Malhotra 2002。( 4)制度视角 胡金星认为,一体化可以分为两类:微观层面的标准一体化和宏观层面的制度一体化。 标准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体系的业务主体共享或共同遵守相同的标准而导致的标准的统一。 因此,标准融合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设计的融合上。 宏观层面的制度整合包括产业监管政策的整合和监管机构的整合[15]除上述分类标准外,Stieglitz 2002年的研究涵盖了前三类标准,将产业整合分为四个基本类别:类型:技术替代融合、技术互补融合、产品替代融合、产品互补融合。 从供给端来说,用相同的技术生产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就是技术融合; 从需求端来看,利用不同的技术提供替代或互补的产品就是产品融合。 (5)产业视角 从产业层面来看,包括产业间整合的方式和产业间整合的程度。 从产业间融合方式来看,产业融合将以不同方式演进,构建新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主要表现为三种融合方式(李无为,2002;陈柳琴,2006;郑明亮,2007),即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16]。

不同的产业整合按照整合后的产业对原有产业的替代程度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马健,2005),即完全整合、部分整合和假整合[17] 3.产业整合发展动态目前的看法产业整合动态研究主要包括两个视角:技术创新和放松管制。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或技术整合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边界,是产业整合的主要驱动力(Rosenberg 1963;Porter 1985;Blackan 199 8)。 张雷、周振华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动力,是推动产业融合的根本原因,使产业融合成为可能。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促进了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技术创新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扩散,使得不同行业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并逐渐模糊了行业之间的界限,最终引发了对行业与行业融合理论研究的重新审视。 沉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沉阳,110034 [摘要]本文以技术、产品、企业、市场、系统的融合为基础,以产业融合的内涵、类型、动因和意义纬度。 简要总结了国内外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对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产业整合内涵型动态2011.01 68 经济研究产业整合现象的发生。 因此,技术创新是产业整合现象背后的内在驱动力[18](张雷,2001;周振华,2002;于乐刚、李玉红,2003;胡汉辉、邢华,2003;陈柳琴,2007;朱瑞波,2003)。

(二)放松管制 周振华、陈柳琴等人认为,政府管制的放松是产业整合的动力。 不同行业之间往往存在进入壁垒,而各国政府的经济监管是不同行业形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原因。 因此,放松管制导致其他相关工业企业也加入到该行业的竞争中,从而逐步走向产业整合[19](周振华,2002;陈柳琴,2007;孟田、张恒龙,2007;李碧珍,2007;朱瑞波,2003) )。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20](陈柳琴,2007;李晓丹,2003)、需求变化[21](聂子龙、李浩,2003;陈柳琴,2007;郑明亮,2007)、范围管理[16](陈柳琴,2007;郑明亮,2007)和观念创新(张雷,2001;朱瑞波,2003;于本刚、李玉红,2003)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产业融合的发展。 4、产业整合的意义 产业整合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创新、提高产业整体效率[22](李晓丹,2003;何丽生,2005),增强产业竞争力[23] 2005年; 杨明强、李世新、郭庆然,2004),可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绩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4](于东华,2005)。 推动产业整合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25](周振华,2003;马健,2003;张明志,2003)。

当然,产业融合发展也对产业政策提出了挑战[26]李玉红,2004; 刘旭波2005)。 5、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1)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国内外产业整合文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产业集成是一个系统概念,包括技术集成、企业集成、产品集成、市场集成、系统集成等,同时又是一个过程概念。 它以技术集成为基础,以企业集成为主体,产品集成为客体,制度集成为保障,最终实现集成产品的市场化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一次整合的实现并不意味着整合的结束。 在新技术和新需求的推动下,新的整合将会开始。 总之,在产业整合过程中,技术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企业整合是产业整合的主体,产品整合是产业整合的客体,制度整合为产业整合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而市场整合则是产业整合的最终体现。 如图1所示: 图1产业整合过程图 其次,产业整合是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组织是产业整合的内生驱动力,技术进步、放松管制、企业管理创新等是产业整合的外生驱动力。 两者共同推动了产业融合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演进过程。 最后,产业整合有利于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产业链增值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和企业绩效。

(二)研究展望上​​述研究成果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然而,产业融合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一些重要问题被忽视。 这主要体现在概念界定不一致、模糊; 理论基础薄弱,研究方法滞后; 案例过多,分析趋于雷同,缺乏创新。 对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界定统一概念。 目前多是单纯从研究角度来界定,而非整个产业体系,这对产业整合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加科学地研究产业融合,亟待界定一个权威的概念。 其次,加强理论和方法研究。 综合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管理学和方法,为产业理论发展研究寻找理论支撑,形成完整的产业整合理论体系。 最后,研究产业整合的前提条件。 无论是技术进步、行业法规的放松,还是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都对产业整合的发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这些都不是产业整合发生的前提。 通过定量研究界定产业整合的前提条件也成为产业整合理论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布兰德,斯图尔特。 媒体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发明未来[M]. 纽约:维京出版社,1987 年 [2] RosenbergN。 “机床行业的技术变革”尝试,1840-1910”,TheJournalofEconomicsHistory,第 23 卷,1963:414~416。 [3] Fai, F. and Tunzelmann, V. NN. 2001,“Industry-specificCompeten-

【国外产业融合思想最早起-经济研究】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