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中国神话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嫦娥奔月

时间:09-27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到来,很多人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 随后全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聊天,分享家庭的温暖。 这也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

说到赏月,我就想到嫦娥奔月、吴刚得桂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些故事,来看看我们中国人和月球之间的不解之缘。

最初,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远古先民对月亮一无所知。 但这发光的东西却在漫长的黑夜中给了他们光明,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 而且月亮的形状每天都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圆,有时弯,有时干脆就消失了。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祖先也无法解释。 于是他们逐渐对月亮产生了敬畏之心,开始崇拜月亮。

虽然科学上无法解释月球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但我们的祖先选择用一种美好的方式,通过神话和故事来表达探索月球之谜的愿望。

《灵仙》记载:“嫦娥是羿的妻子,羿向西王母求长生不老药,嫦娥偷了它,飞到了月亮上。刚要离开,羿就向西王母求长生不老药。”为幽黄竖起筷子。黄沾之日:吉利。翩翩回到妹妹身边。将独自向西走。天黑时,不要惊慌或害怕。以后会有大繁荣。昌'然后,她把她的身体放在月球上,那是一只蟾蜍。”

这是我们中国神话中非常著名的故事——嫦娥奔月。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吟唱这个故事。 距离我们遥远的月球上,住着一位绝世美女。 这位名叫嫦娥的美人,因为偷偷服用长生不老药,只能独自住在月宫里。 古人仰望月亮时,或许会怜悯这位孤独的神。

除了嫦娥奔月之外,还有吴刚征桂的故事。 具体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赘述了。 至于祖先为何创造这样的故事,除了刚才提到的敬畏和不理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对生命的崇拜。

因为在他们眼里,月亮是无尽的,永远不会消失,无论阴天还是晴天。 与人的生命不同,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 以前,人类会害怕自己的死亡,但现在,他们在月球上找到了一种安慰。 正如屈原在《天问》中所写:“夜光有何德?死生?” 既然月亮可以长生不老,而且冷酷无情,为什么我们人类就不能做到呢?

伴随着这种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我们的祖先创造的神话中也加入了长生不老的元素。 无论是嫦娥奔月中的不死丹,还是吴刚伐桂中的长生不老的桂花树,都表达了先民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我们的祖先通过对月球的长期观测,逐渐发现了月球运动和变化的一些规律。 他们发现月球的变化和他们自己的生产活动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 当他们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感到无比的震惊。 但他们只能隐约感知到两人之间的微弱联系,但却无法改变任何事情。 那么这个时候,人类文化中的祭祀传统就派上了用场。 他们开始祭祀月亮。

礼记》记载:“天子春面日,秋面月。朝朝日,暮朝月”。 《管子》详细记载了皇帝祭月的盛况:“秋天到了,庄稼熟了。皇帝祭于太婴,离国西一百三十八里到坛。衣服白色,荷叶也白色。主帅,领锡牢,吹伤栏杆的风,发出凿金石的声音。他去到诸侯大臣、官员和学者,并跟随百姓,称他为“祭月”。

这些都体现了先民对月亮的祭祀活动。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甚至写道:“至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谓之秋分。秋分时,阴阳半相,故昼夜均,寒热均等。 董仲舒将秋分定为中秋节,相当于将前一个秋分的拜月时间定为中秋节。 从此,中秋节拜月就成了一种习俗活动。

1982年4月,青海平安凤凰山出土一座东汉末年画像砖墓。 出土的砖块上画有女性形象。 她右臂托着半月,左臂下托着花环。 她穿着华丽的衣服。 因为这个造型,她被称为“日月舞者”,生动再现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而这些出土的文物恰恰证明了月亮崇拜是真实存在的。

除了对月亮的偏爱,我们中国人还对“圆”有偏爱。 我们把圆形视为和谐、完美的象征,象征着家庭团圆、幸福。 而我们中国人一直追求这样的家庭团聚和幸福。 恰巧月亮是圆的,它所洒下的光也让人感到幸福。

所以我们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唐代人欧阳詹在《月上诗》中写道:“十二度圆皆美,极圆者中秋”。 月亮到最远的时候,就是中秋节了,全家人都应该像月亮一样,团聚、团圆。 从此,月亮就成了中秋节不可磨灭的象征。

所以每逢中秋节,我们中国人都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欣赏天上的圆月,和家人一起过节。

宋代诗人苏轼在《水条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来,向青天要酒,不知天上宫有多大,何年是今晚吗?我想乘风回家,但又怕美楼玉楼在高处太冷了。 舞清影,怎么像是在人间啊! 转过朱亭,低头看门,灯火无眠。 本来就不应该有仇恨,何必说再见就重逢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件事在古代是很难完成的。 愿我们长生不老,相隔千里,共享明月之美。”把我们中国人和月亮的联系写得淋漓尽致。在中国文学史上,类似这样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它们共同表达了无数中国人对月亮的独特情感。

如今,月亮崇拜在漫长的历史中已成为过去。 我们了解这些只是为了探索我们祖先的活动。 但现在,月亮已经成为我们中秋团圆的象征。 我想,几千年后,我们也会像现在一样,和家人一起赏月、聊天、过节。

【中国神话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嫦娥奔月】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