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登上六盘山后,写下一首《清平乐》,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
1935年,毛指挥翻越了长征中最后一座高山。之后,写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现代诗《长征谣》。被人改编成歌曲,在军中广为流传。
解放后,这一首歌谣又被改为了《清平乐·六盘山》正式发表。词中有一句名句,叫“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听说过。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去登山海关长城,拍照留念,人人嘴里都会念叨“不到长城非好汉”。
可是说完后,又马上自我调侃道:为什么登上了长城,还是没觉得自己是好汉呢?其实这是因为,大家根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毛的《清平乐·六盘山》,延续了一贯的艺术创作特色,词中引入了民俗谚语。“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词,就是对民间谚语的巧妙化用。
另外,这首词中除了有佳句,背后还有不少的故事,以及一个涉及300生死,“望断南飞雁”的谜团。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白话翻译:
巍峨的山峦,天空高阔,云淡风轻。回望来时路,大雁的影子,消失在南方。古语有云: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一算,长征已经走了二万里,胜利就在眼前。
站在六盘山最高的山峰上,西风卷起了的红旗。如今,我们手上握着捆龙的长绳,什么时候能缚住那一条邪恶的苍龙。
这首词第一句“天高云淡”,是指当时已经爬上了六盘山的山顶。六盘山在甘肃固原,这个山主峰海拔2928米。它的山腰上有很多曲折的弯。从山下到山上,一共有34个盘旋。
它为什么叫六盘山,而不叫三十四盘山呢?这是因为,古代的时候,有人上山怕迷路,往往跟着鹿的足迹行走,于是称它为“鹿盘山”,后来取谐音改名为“六盘山”。
翻过了这座山,就在毛带领下去了吴起镇,进行“瓦窑堡会师”了。
在这之前,毛刚刚指挥,跟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交火,并取得了胜利。因此他当时的心情也和六盘山上的自然风景,合二为一了。
这第二句,“望断南飞雁”,表达的是对留守后方的人们的挂念。
“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就是我们熟知的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个军事防御工程,它是为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侵而修建的。
唐代王昌龄有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古往今来,我们有很多保家卫国的战士,都是在长城边上的,长城象征着华夏民族打不折的精神脊梁。
“好汉”这个词出自《询刍录》,说的是汉武帝当年征讨匈奴,打了二十年硬仗。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更是取得了赫赫战功。
北方的匈奴人对汉兵既畏惧又钦佩,称汉军为“好汉”,后来就变成了对男性的一种美称。
所以不到长城非好汉,在俗语中的本义是:不敢为了保家卫国冲上前线的男儿,绝不是汉族的好男儿!那么,毛把它用到这首词里,是什么意思呢?
一度有人认为,这里的“长城”是指的第一线。但是毛后来做了注释说,这首词主要是针对蒋家王朝来写,那个时候还没有到时期。
所以又有人把这里的“长城”理解为长城在陕西的中段,没有走到这里,就不算好汉。
事实上,这些都不对。毛真正想说的是:不敢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男儿,就绝不是好汉。
之所以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为的就是拯救中国。所以这个长城,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长城,而是精神上的长城。与此同时,这个“长城”,也可以是指六盘山这一片地方。
六盘山在古代正处于汉民族、北方游牧民族和中亚各个民族的交通要道上。它三方通达,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小时候看《说岳全传》,书上经常提到,岳家军与金兵大战六盘山。后来看史书,宋朝人说它是中国的“襟带之地”。同时,它也是南宋与蒙古作战的前线。
成吉思汗在1127年7月攻打西夏时,正是死于六盘山的行宫中。可见,六盘山在古代,也曾经是像“长城”一样的边防前线。所以到了六盘山,也算是到了拱卫华夏民族的前线了。
词的上半阕,基本上算是对长征作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到了词的下半阕里,毛开始展望未来。先写红旗在六盘山的高峰上,迎风招展的样子,然后引出“今日长缨在手”。
这是说,我们长征胜利了,现在轮到我们调过头来打了。以前是他们追着我们跑,今天我们也要追着他们打。什么时候,可以用我们手中的武器捉住这条老苍龙?
很多人在这里把“苍龙”解释成“太岁凶星”。词的前面提到了“长缨”在手,长缨就是长带子、长绳子,这里应当理解成“捆龙绳”。
用一条带子或者绳子,缚住一颗天上的“凶星”,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里,应当把“苍龙”理解成一条恶龙。
苍龙本来指的是青龙,龙在我们的民族文化里面,本来是一尊神,但是它从来都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可以打倒它,推翻它,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特别的地方。
西方人相信上帝,所以他们从不推翻上帝,但是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你神仙当得好,我们就拥护你;当得不好,我们不但要推翻你,还要把你送上“剐龙台”。
因此,在这里依旧把“苍龙”理解成一种动物,更能体现作者本身的意识。
一般认为,毛这首词,最初是以歌谣的形式,在中间出现的。有人说它原先是一首现代诗,叫《长征谣》。后来经过毛本人8次修改,才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
不过,也有学者持着相反的看法。因为《长征谣》如果去掉一些重复用词的话,剩下来的就是《清平乐·六盘山》的原句。
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一句都不少,只有个别字词的改动。
下面让我们来看1942年8月1号,发表在淮海区委机关报上的《长征谣》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们,屈指行程已二万,们,屈指行程已二万。
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
今日得着长缨,们,何时缚住苍龙?们,何时缚住苍龙?
相信大家很容易看得出来,这首歌谣,是在词作的基础上改编的。只是有人为了让它在军中传播,给原作加进了衬词和重复句式。
毛一向对于发表作品,表现得十分谨慎。他的作品还在不断修订中,没想到这边已经配乐唱上了。《清平乐·六盘山》的正式版,直到1949年以后才在报纸上登出来。
另外,不知是否因为这首诗中,有一句“望断南飞雁”引人遐想。于是引出了一则六盘山下耿家镇,300一夜亡的奇案。这则故事,曾经在很多正规媒体上发表过。
内容是说1935年10月15号,毛带着来到了耿家湾镇。在这个地方过了一夜,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发现镇外有三百多名,突然意外死亡。
当时以为是敌人下毒,但是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真凶。到了解放后,有专家去,才发现是当地的水质有问题。
因为当地产石油,所以地下的钾离子的含量,是正常含量的6倍左右。所以当地下水溢出地表的时候,经过地面的构造层,产生了有毒物质。
不过在1997年的时候,有一个人,跑到了出事地点去。他自称翻阅了当时县档案馆的存档,发现并没有记录这一次死亡,所以这件事从此成了一个悬案。
《清平乐·六盘山》创作的时间和《沁园春·雪》差不多是同一时期。这首词用典自然,语言通俗,几乎看不出雕琢痕迹。
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学者田秉锷认为是出自“俗语”。“好汉”的来历,已经在前文中提到了。至于田秉锷认为是出自俗语,现在查不到。
以“苍龙”喻蒋家王朝,用“长缨”缚之。表现出了长征胜利后,改天换日的勇气,也是全词中的一大亮点。
后来,“长缨在手”一句也非常有名。印象当中,二十年前还有人拿它当名字,拍了一部电视剧。剧情没有印象了,歌词也写得不好。唯有“长缨在手”一句特别响亮,很好听。
云南迪庆百岁老人跳起“幸福锅庄”
图为德都卓玛老人。 《宝藏》视频截图
中新网昆明10月17日电 题:云南迪庆百岁老人跳起“幸福锅庄”
作者 熊佳欣
秋日的云南迪庆,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在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102岁高龄的德都卓玛老人一大早就穿戴整齐,同远道而来的客人共跳“幸福锅庄”。
维西县地处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自古就是滇西北疆防要塞之地,是通往印度、缅甸的驿运孔道滇西北茶马互市汇集点,傈僳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世居于此。
20世纪20年代,德都卓玛出生在启别村,父亲是藏族,母亲是纳西族,以种地、为生,受到层层剥削,家里没有任何财产。她回忆,“那时候,土司、地主、富农像三座大山一样压着我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28岁时,德都卓玛与丈夫结婚,组建新家庭后生活依旧艰苦。1950年5月,迪庆解放,党和倾心发展地方经济和文教卫生等事业,改善生活。1957年,迪庆实行和平改革,结束了千年的封建领主制,推行土地改革。推翻“三座大山”,参与集体劳作,德都卓玛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到维西,德都卓玛一家分到了土地,辛勤耕作收获的粮食填满粮仓。
图为德都卓玛老人教授锅庄舞。 《宝藏》视频截图
1988年前,德都卓玛从未离开过维西。前,维西县仅有一条出县通道,迪庆州公路通车里程仅为479千米。截至2020年,迪庆州公路通车里程达6398公里,全州2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客车、通邮递,行政村通畅率100%。
德都卓玛一生养育了四个子女,晚年跟随小儿子和军在启别村生活。近年来,启别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投入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和军也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年收入8万余元。
德都卓玛一生勤劳坚韧,也吃尽了生活的苦,如今衣食富足、子女孝顺,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经历百年变迁,生活翻天覆地,锅庄舞始终伴随着德都卓玛的生活,是她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锅庄舞在藏语中称为“果卓”,意思是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锅庄舞唱词多为表达情感、倾诉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创作”。
“幸福不忘,建设不忘好,我们家乡大变样,幸福生活甜如蜜……”这是如今德都卓玛老人跳锅庄时最常唱起的新词,当家里的民宿来客人时,她总是热情招待,讲述当地的变迁,共跳“幸福锅庄”。
近日,合拍的纪录片《宝藏》在日本热播,德都卓玛在片中展示了锅庄舞,她希望能有更多人走进锅庄文化,分享幸福生活的喜悦。(完)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流程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流程
一、复习《古诗三首》:
1.背诵古诗。
2.背:注释。(见语文书)
3.背诗句翻译。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条石头弯弯曲曲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下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连那举着雨伞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是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
4.复习二类字。
(1)复习读音。
(2)复习组词:
斜(歪斜、斜面、斜线)
赠(赠送、赠书、赠礼) 残(凋残、残疾、残缺)
犹(犹如、犹豫、犹然) 傲(傲霜、骄傲、傲慢)
君(君子、君主、国君) 橙(橙子、脐橙、橙色)
橘(橘子、橘黄、柑橘)
挑tiǎo(挑拨、挑弄、挑起)tiāo (挑水、挑土、挑担)
5.复习一类字:
寒hán(寒冷、寒风、寒假) 径 jìng径(石径、径直、直径)
斜 xié (歪斜、斜面、斜线) 霜shuāng (霜叶、经霜、寒霜)
赠zèng (赠送、赠书、赠礼)盖gài(盖子、盖住、瓶盖)
菊jú (菊花、赏菊、秋菊) 残cán (凋残、残疾、残缺)
君jūn (君子、君主、国君)橙chéng (橙子、脐橙、橙色)
送sòng(赠送、送人、送还) 挑 tiǎo(挑拨、挑弄、挑起)
听写易错词语:寒冷、石径、凋残、橙色。
6.这三首诗写的都是。
二、复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朗读课文。
2.复习二类字:
(1)读音。(见课本)
(2)组词:
洼(坑洼、水洼、洼地) 印(印刷、印章、刻印)
凌(凌乱、欺凌、冰凌) 增(增加、猛增、增添)
棕(棕色、棕树、棕熊) 靴(靴子、马靴、皮靴)
3.复习一类字:
铺pū(铺路、铺满、铺床)泥ní(泥土、水泥、泥巴)
晶jīng(亮晶晶、水晶、晶莹)院yuàn(院子、院墙、小院)
墙qiáng(墙壁、围墙、院墙)印yìn(印刷、印章、印象)
排pái(排列、横排、前排)列liè (列宁、排列、列车)
规guī(规则、规律、班规)则zé(规则、原则、守则)
乱 luàn (凌乱、混乱、乱七八糟)
棕zōng (棕色、棕树、棕熊)迟chí (迟到、延迟、迟缓)
4.课后习题:
(1)明朗:天空湛蓝清亮,光线充足。
(2)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5.小练笔:
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看着蓝天。啊,今天的天空一丝白云也没有,好像镜子一般,又像清澈淡蓝的湖面,真美呀!
今天,熟悉的像往常一样人来人往,人们都步履匆匆。看,叔叔阿姨们夹着文件包向公司走去;勤劳的报刊亭阿姨将新的报纸和杂志摆放好,准备迎接一天的顾客。远处,一位穿着橙白相间的上衣、咖啡色裤子的清洁工叔叔,手握扫把,正辛苦地扫着落叶。走近一看,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流了下来,再看他脚边,落叶已堆成了一座小山。我不禁想,他应该很早就来了吧?
我继续往前走,不知还会遇到什么更美好的风景。
三、复习《秋天的雨》
1.朗读课文。
2.复习二类字:
钥yào(钥匙)匙shi(钥匙)缤 bīn(缤纷)
枚méi (一枚、不胜枚举、姓枚)频pín(频频、频道、频繁)
勾gōu(勾住、勾结、沟通)喇叭lǎ bā
厚 hòu(厚厚、深厚、厚重)曲qǔ(歌曲、一曲、曲调)
丰fēng (丰收、丰满、丰富)
3.复习一类字:
盒hé(盒子、一盒、盒饭)颜yán(颜料、颜色、五颜六色)
料liào(颜料、材料、料想)票piào(邮票、票子、车票)
争zhēng (争取、争当、斗争)仙xiān(仙子、神仙、仙境)
闻wén (闻一闻、新闻、耳闻目睹)勾gōu(勾住、勾结、沟通)
紧 jǐn(抓紧、紧张、紧紧) 洞dòng(水洞、山洞、黑洞洞)
油yóu(油亮亮、石油、菜油)曲qǔ(歌曲、一曲、曲调)
丰 fēng (丰收、丰满、丰富)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5.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
课文从、和三个方面写了秋天。
6.仿写:
例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仿写:它把橙红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照哇照哇,照来了秋天的丰收。
四、复习《听听,秋的声音》
抖dǒu(抖动、抖抖、发抖)蟋蟀xī shuài
振zhèn(振动、振奋、振作)韵yùn(韵母、韵律、歌韵)
掠 lüè(掠过、掠夺、抢掠)吟 yín(吟咏、歌吟、吟诗)
辽 liáo(辽阔、辽远、辽宁) 阔 kuò(辽阔、宽阔、阔人)
五、复习《习作》:
日记的格式:包括、、和。
六、复习语文园地。
1.理解词语的方法:等。
憧憬的意思是:。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
2.我积累的形容不同季节的词语:
春天:暖和、春光明媚、莺歌燕舞、桃红柳绿、温暖。
夏天:炎热、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暴雨如注、电闪雷鸣。
秋天:凉爽、硕果累累、金桂飘香、橙黄橘绿、天高云淡。
冬天:寒冷、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天寒地冻、鹅毛大雪。
3.书写提示:
横画要写得,竖画要写得。横竖,字就。
4.我积累的写秋天的词语:
天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5.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天高云淡的意思(天高云淡的意思是什么(最佳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