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居然是成语!小撒要“喝西北风”了……
在你的印象中
“加减乘除”“喝西北风”
“阿猫阿狗”“卿卿我我”
是成语吗?
如此具有高度迷惑性
小撒也被打脸了
一起来看看
那些年我们误会过的真成语
↓ ↓ ↓
加减乘除
“加减乘除”是真成语
让在场嘉宾大吃一惊
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解释“加减乘除”出自
《红楼梦》中的《留余庆》:
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指事情此消彼长
喝西北风
很多人都觉得“喝西北风”不是成语
小撒甚至扬言:
“‘喝西北风’要是成语,我把手卡吃掉!”
蒙曼当场回应:
“那你就得喝西北风了!
”
【出处】
《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打脸来得太快
小撒:“下回给我准备几张饼干做的手卡
我再要发这种誓
就赶紧给我换手卡”
阿猫阿狗
“阿猫阿狗”是成语
同样出人意料
小撒气到当场“摔手卡”
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现在我们所说的阿猫阿狗
并不指真的猫和狗
它符合成语的一个标准
有延展性
卿卿我我
“卿卿我我”怎么又是成语了呢?
小撒表示很无奈
蒙曼: “卿卿我我”形容两个人恩爱
只有恩爱才能管对方叫“卿”
《世说新语·惑溺》:
“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可理解为“我不管你叫卿,
谁能管你叫卿?”
这些成语典故,你get了吗?
来源:央视新闻
惨绿少年、加减乘除居然也是成语!奇怪的知识又双叒增加了
前两天,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话题上了热搜。
众多同学惊奇的发现——“惨绿少年”居然是成语?“无肠公子”也是成语?还有“加减乘除”“喝西北风”“空心汤圆””冬日可爱”“酒店猛狗”这些看着奇奇怪怪的词,都是成语?
成语到底是什么,这些奇奇怪怪的成语又是啥意思?
成语是啥
成语,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约定俗成的语言,它们一般有三个特点:
固定的结构形式;固定的来源和说法;固定的内涵。
问题就出在,很多成语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在之后几千年的时间里,一些字意出现变化,一些词语被赋予新的含义,这就导致了我们现代人看部分成语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离谱。
“惨绿少年”和“女生外向”
看起来就让人想歪的成语。“惨绿少年”必须榜上有名——看到这四个字时,你第一反应是啥。
反正众多网友表示,第一反应是“惨遭被绿的少年。”
首先强调一下,“女生外向”和”惨绿少年“,它们俩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大家不要想歪。
“惨绿少年”出自唐代张固的《幽闲鼓吹》,指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没错,它居然还是个褒义词。
本来绿色一开始是个挺正常的颜色,可是到元代,元朝明文规定乐户、倡优家男子必戴绿头巾,以作卑贱人家的标志。绿头巾自此成为世人周知的贬义词。
还有“女生外向”,是说女子出生时面朝外,有出嫁从夫之义。后指出嫁的女儿心思朝外,向着丈夫。是汉朝就出现的成语。
可是”外向“这个词儿,在后来的汉语中又有了“好活动、好交往,活泼而开朗的性格特征”这个含义,“女生外向”这个成语看起来就奇奇怪怪了。
这也说明了成语的特点——“具有固定的内涵”,不因为后来词意的变化而变化。
大家记住了,别人说你“惨绿少年”的时候,真的不是在骂你(大概)。
加减乘除
没错,“加减乘除”也是个成语。小学数学老师表示,可算是毁了,我以为教的是数学,搞半天是语文?
“加减乘除”这个成语出自明朝王九思《端正好·次韵赠邵晋夫归隐》:“端的是太平人物,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用来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凭虚公子”和“无肠公子”
虽然看起来和某个糊了的艺人扮演的那个“肾虚公子”很像,但”凭虚公子”表示自己很冤枉。
凭虚公子,出自《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忲。”用来比喻假设的人或事儿。
还有都是公子辈儿的”无肠公子”,用来指代表螃蟹。和螃蟹有关,奇奇怪怪的成语还有段子手苏东坡的“一蟹不如一蟹”,用来比喻越来越差。怪不得中国美食文化那么发达,原来古人都是吃货。
“老子婆娑”和“老子妩媚”
还有“老子婆娑”这个词儿,出自《晋书·陶侃传》:“将出府门,顾谓愆期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意思是男子自夸胸襟豪放。
不过脑补一下,现代有一个男人突然对你说“这顿饭我请客,老子婆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说到男子自夸,还有个异曲同工的同款古诗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辛弃疾就差没指着青山脑门说“老子妩媚”了。
奇怪的成语害有很多,建议可以多翻翻《成语字典》,把这些成语悄咪咪掌握了,以后用在作文里,万一语文老师望文生义,说你用得不对。就能理直气壮的和语文老师对线说上一句“老子有才”了!
【加减乘除是成语吗(九以内的加减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