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万国学校 通讯:“鼓岭故事”为何是中美友谊的见证?

时间:05-10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中新社记者 龙敏

2023年“古陵源”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近日在福州举行。

鼓岭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郊鼓山北麓。 是避暑胜地,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19世纪以来,大批西方商人、传教士、领事人员来到福州工作、生活,在牯岭避暑,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牯岭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为什么说“牯岭故事”是中美友谊的见证? 美国穆爱仁家族后裔、牯岭旅游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首席研究员穆雁翎(Erin McGinnis)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回答这一问题。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古陵园》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保存了什么样的珍贵记忆?

穆彦岭:鼓岭是福州市鼓山以北著名的避暑胜地。 这里曾经是大批在华外籍人士的避暑胜地,但这段往事早已被历史所掩埋。

1901年,襁褓中的加德纳随父母来到福州,并在这里生活了十年。 每年夏天,一家人都住在牯岭。 回到美国后的几十年里,加德纳最大的心愿就是回中国访问,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如愿,直到1986年去世。

1992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啊!古岭》的文章讲述了美国老人加德纳的故事。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看完文章后,邀请加德纳的遗孀到访问中国,完成了丈夫回到童年故乡的遗愿,并授予她“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尘封的牯岭往事被揭开,《牯岭故事》的主角也从原来的加德纳家族扩大到美国贝灵汉家族、穆爱仁家族、柯志仁家族、濮家族等。 。 天寿家族等

蒲天寿曾任福州协和医院院长。 他的四个孩子都住在福州。 2017年,二女儿蒲美珠用流利的福州话朗诵民谣的视频深受网友欢迎。 常年在闽北农村行医的美国人付益华医生在牯岭遇见了妻子,并度过了新婚岁月。 他留下了遗言“我爱中国人民”,并为当地培养了许多药剂师。 在牯岭生活了16年的贝灵汉家族后裔林恩拍摄的照片,对于还原当时牯岭的风貌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牯岭鸟瞰图。王东明 摄

中新社记者:您和您的家人与牯岭有什么联系?

穆彦翎:我和牯翎的缘分是从我丈夫穆彼得的父亲穆爱仁开始的。 1940年,大学生穆爱仁只身从美国来到福州,在英华中学任教。 1945年,他以美国空军飞虎队中尉的身份前往中国支援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美国继续深造。 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的穆爱仁带着妻子和大儿子第三次来到福建,在福建联合大学任教,并在那里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穆彼得。 与此同时,每年盛夏,穆爱仁一家人都会去牯岭纳凉、纳凉。

2004年,穆爱仁回到福建,在五邑大学任教一年。 老人的两个孙女也用“爱中”和“爱华”的名字来延续家族与中国的联系。

2005年穆爱仁去世时,留下遗嘱,希望将部分骨灰留在福州,并嘱咐子孙回牯岭寻根。 在穆爱仁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一半骨灰带回了他的第二故乡福州,撒入了咆哮的闽江之中,完成了老人“魂归故里”的遗愿。 ”。

正是在这一年,我第一次去牯岭,开始致力于牯岭文化的研究和资料收集。 我寻找了许多曾经生活在牯岭的外国人的后裔,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不断探索,还原历史,为促进美中文化交流创造更多机会。

近年来,我查到相关照片、文字材料和信件6000多张,其中照片近800张,其中很多都陈列在修复后的牯岭富人别墅里。 这是我在福州的家。 身临其境地还原了百年来牯岭中外人士和谐相处的场景,也为牯岭增添了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

1900年至1910年间拍摄的牯岭避暑山庄全景,展示了牯岭新教堂、万国慈善会旧址(鲍牧师别墅)等建筑。林一楠供图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百年不衰的“牯岭故事”是中美友谊的见证?

穆艳玲:牯岭是一个不寻常的地方,各国侨民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是一个互相分享、互相学习的文明社区。 牯岭人互相帮助,这种精神改变了牯岭。

当时,这里居住着外籍教师、医生、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 他们建立学校、医院、全民福利社,培养中国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成为医生、护士、药剂师、农业专家。 每个周末,蒲天寿等外籍医生都会抽出时间为当地居民提供诊疗; 外籍人士教当地孩子读书写字; 外籍人员协助当地居民保护人和动物的安全。 虽然有些人只是来牯岭休息放松,但更多的人带着助人为乐的精神来到了这座山。

当地人热情地为来这里避暑的人们提供食物,还收集山石为客人建造非常坚固的房屋。 暑假过后,这些外国朋友离开后,村民们就帮他们打理房屋。 一些中国商人开设商店,为外国友人提供在其他城市买不到的物品。

每个牯岭故事的情节各不相同,但都承载着旅华美国侨民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它们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差异。 但友谊是可以建立的,友谊是可以代代相传的。

2017年9月,美国布林格后裔回访牯岭布林格别墅(竹林别墅),并与郭氏后裔合影。林一楠供图

中新社记者:《牯岭故事》的内涵是什么?

穆雁翎:《牯岭故事》的精神实质可以提炼为“理解、尊重、和平、友情、爱”。 这就是“古灵精神”。 我们之所以强调理解和尊重,是因为如果文化差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误解。 我们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仔细观察、努力理解、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友谊、爱与和平。

未来是由每天发生的小事组成的。 只要我们秉持“理解、尊重、和平、友爱”,从每一个小举动做起,就一定能够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可以期待的是,讲好“牯岭故事”,传承好“牯岭精神”,一个个活泼可亲的人、一件件温馨感人的事,将架起一座又一座心灵的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彼此。 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距离。

牯岭万国公益协会。王东明 摄

中新社记者:如何珍惜、传承、弘扬好孤岭这些珍贵记忆和感人故事,为中美乃至中外友好交流合作增添积极因素?

穆艳灵:《牯岭故事》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地域的生命力,我们都是这个遗产的传承者。 目前,居住在牯岭的美国家庭后裔组成了“牯岭之友”,正在积极传承牯岭历史,续写与中国的故事,传播“理解、尊重、和平”的“牯岭”精神。 、友爱“精神”促进美中乃至中外友好交往。

2020年1月,牯岭历史文化陈列馆开馆。林一楠供图

牯岭还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这一历史遗产。 我在寻找牯岭的故事,写自己的《牯岭的故事》。 这既是中国的故事,也是美国的故事,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 今后,我打算和中国朋友一起写一本书,让“牯岭故事”代代相传。

我希望有一天,牯岭会成为世界各地孩子们聚集的地方。 他们聚集在这里互相关心、互相学习,最重要的是,在小小的互动中建立了重要的、长期的、顽强的、持久的友谊。

受访者简介:

穆雁翎(Elyn MacInnis),美国人,穆爱仁(美国飞虎队中尉)家族后裔,牯岭文化研究专家,福州市荣誉市民,牯岭旅游高级顾问、首席研究员文化研究会。

【万国学校 通讯:“鼓岭故事”为何是中美友谊的见证?】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