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中秋明月古诗五首: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

时间:05-09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中秋节的起源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 自商周有文字记载以来,皇帝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 这是一直延续到清末的皇家仪式。 之所以在秋分时祭月,是因为秋分的天文含义。 当阳光直射赤道时,昼夜平等,气候和谐。 此日过后,昼短夜长,阴阳有盛有衰。 古人将月亮列为阴的象征。 无论白天是否有月亮,皇帝都会隆重祭祀象征月亮和月神的夜神,以祈求皇权保佑、国家安全。

月亮本身就是一个具体的存在。 由于地球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将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夜间将等于春分。 大气中的水汽比春分时少,大气更加清澈,气候更加凉爽。 因此,此时的月光远比春分时明亮、清晰。

古人在农历立秋之后就开始收割和编织。 在照明燃料和技术不足的古代,秋月是农田和纺织的重要自然照明来源。 因此,人们对秋月的喜爱和依赖远远大于现代人。 。

最古老的审美当然是对月神的崇拜。 《诗经》中有“明月明朗”的说法,很可能是指秋收时节的集体祭祀和狂欢。 只有在这样的集体场合,年轻人才有机会见到自己心爱的女孩。 经过漫长的等待,她出现在月光下,如月神一般,让人如梦似幻,让人心酸。

汉代以前,有嫦娥为嫦娥的传说。 一年中最美丽、最圆的中秋月,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它与嫦娥联系在一起。 因此,民间对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崇拜和赏月应始于汉代之前。

秋月之美,古人比今人更能体会到。 夏日炎热过后,秋凉时节,织布机开始鸣响,夜晚,蟋蟀伴着织布声。 如果有月夜,可以节省照明燃料。 明亮的月光下,窗外,可以看到妇女们在织布机上通宵工作。 当你工作累了,你就在月光下睡着了。

由于月亮美丽且不断被神化,而工作后的疲劳最容易被月光感染并酝酿成感情,所以明月与相思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看那月光如水如布高高挂在夜空中,光如丝线。 如果它有翱翔的翅膀,说不定就能借着月光爬上天空,或者说月光一定能够传达一些信息。 更何况,它是神,无所不知。

月与心灵的共鸣,凝聚成中国人特有的向往明月的情怀。

“秋风从窗户吹进来,吹得帐篷飘扬。

仰望明月,表达对天光的感受。 《魏晋·无名氏《夜半四时歌》

魏晋时期距离汉朝并不遥远。 这首诗可以证明汉代在8月15日有赏月节。

秋风从窗户吹进来,楼内的窗帘随风飘动。

然后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秋风和凉意,开始用挂窗帘,不是在初秋,而是在中秋和秋分之后,因为初秋有与暑气相似的秋热,人们穿着简单衣服以克服热量对身体的压力。 不可能那么舒缓。

但能明显感受到秋风入室的凉意和飘帘的美感,只有在中秋及以后。

所以这首歌是关于8月15日看月亮的。

我仰望天上最美的秋月,把我的爱和相思寄托在月光上,希望能传达给千里之外的爱人。

那么为什么这首歌不是写9月15日的秋月呢?

因为农历八月是古村落秋节和社祭的重要时期,许多远道而来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祭祀,享受和感恩当地人的滋养,并在之前休息。出发。 那么8月15日月圆之际,家乡的女人怎能不思念回不来的丈夫呢?

而我为什么说这首魏晋望月诗可以证明汉代民间有8月15日这个节日呢?

那是因为这里自然讨论的是望月的意义,那就是相信这样的月亮和月光可以表达愿望。 这已经是惯例,言语往往落后于习惯。

那么这首诗也催生了唐代另一首著名的中秋诗,就是李白写的。 窗前月光明亮,疑似地上霜。 他仰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八月十五”和“中秋节”这两个词在李白的诗中也没有出现,但一直被认为是关于中秋节的,因为它是游子的心态。 当很多人都回到了家乡,我却只能在异地。 ,倚着月亮,思念故乡。

“城墙通碣石,俘虏到祁连。

相思千里之外,明月独悬。

影移锦绣北,光破玉门前。

我写信感谢我的妻子,我看着天空中的大雁。 《初唐·卢兆麟《横吹曲词关山月》

魏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8月15日望月拜月已成为民间习俗,用月亮来表达相思之情和团圆的渴望。 这首诗是初唐陆兆麟所作的边塞诗。

边塞城墙已与海边相连,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绵延在祁连山上。

我想念远在边塞的家人,看着明月高挂边塞。

它从连绵起伏的群山照耀到严寒的玉门关。

我写了一封信感谢家里的妻子。 她一直关心着我,总是望着天空南飞的天鹅,期盼着我平安归来。

这首诗也没有表明是8月15日的中秋月,而是写中秋月,边陲的中秋月。

因为此时正是八月中秋的物候期,也是鸿雁南飞的时节。

由于民俗影响较大,唐太宗时期,宫中设立中秋节,“八月十五日,三皇子献镜露”。包。” 然而,这里有一个政治隐喻,预计官员的心会像秋天的月亮一样。 明镜也祝愿帝国的官僚们长寿健康。 传说此时的露水可以改善健康并改善视力。

“香桂用于酒,兰花用于诗。

异国有明月,万里思念你。 ”唐初,李翘派崔老爷到沧州

唐朝初年,8月15日是民间节日。 尽管皇宫庆祝了这一天,但并没有将其定为法定的国定假日。 然而8月15日前后,人们又回到家乡祭祀、与家人团聚,并观赏8月15日的满月。 ,寄托明月情怀、相思已成国风。

唐朝统一后,实行科举考试,使普通士族子弟有了进入国家管理体系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人才流动和旅游业。

8月15日相聚赏月已成惯例。

这是8月15日的赏月宴兼练功宴。

我们喝桂花酒,听兰花歌,度过这个8月15日。

即使分离,异乡仍有明月。 海里有亲密的朋友。 我们仿佛是天南地北的邻居,相隔万里,明月相照。

“海上明月升起,此时此刻,天地共融。

恋人抱怨着遥远的夜晚,却在夜晚开始思念对方。

烛灭时慈悲光满,穿衣时感受露珠。

我不忍心送人,但我还是睡了个好觉。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唐玄宗时期著名宰相张九龄主持修订《唐代刘典》。 也正是在他在位期间,唐朝中央政府将8月15日定为法定假日,放假三天。 它实际上考虑到了当时很多社会需求,包括人们返乡过秋的需要、人们赏月的需要、年中休养生息的需要、社会繁荣的需要。

这首诗也没有具体说明是8月15日还是中秋节,但被公认为一首有关中秋节的名诗。

因为月亮从海面缓缓升起,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仰望着,分享这最美的时光。

但张九龄的诗宏大而深情,是因为他晚年被分配到荆州。 他生病了,远离家乡和广东的妻子。 海上明月,是家乡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 此时,已是八月。 正月十五已成为民间习俗和官方认可的节日。 无论南北,人们都在赏月祈福。

只是他老了,病了,非常想念家乡,想念妻子,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岁月不多了,他迫切地渴望回到家乡,给一直守护着他的妻子以安慰。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度过。 当然,这是有需要的。 这是他自己的。

他在月光下想念妻子,只能远远地摘下一片月光送给她,两人在梦中重逢。

老人日积月累的真挚情感,是最慷慨、最朴素的浪漫,与国家、家庭、爱情有关。

这是一首千古有关中秋的名诗,反映了大国或小家庭的岁月沧桑。

8月15日的中秋满月是最美的满月,也是人们期盼的生命与情感的完美团圆。

“人都说中秋明月美丽,所以我想邀请你来分享喜悦。

华阳洞的秋坛上,今晚这里的清光很多。 《唐·白居易《华阳关中招朋八月十五夜》

中唐以后,8月15日已作为固定节日存在,又称中秋节。 只是不叫中秋节,叫8月15日、中秋日、中秋夜、中秋月。

人们都说中秋明月最好,我打算邀请你一起赏。

我在华阳道观的秋山上。 这里有道教祭祀的高台。 快点过来吧。 今晚,这里的月色格外明亮、清澈。

不用想太多,白居易和元稹此时是最好的,所以他肯定邀请元稹一起去华阳山赏月。 此时,白居易31岁,元稹24岁。 他们是充满斗志的同事和兄弟。 他们有空闲时间处理公务,8 月 15 日他们放了三天中秋节假期。 如果他们不去赏月,怎么配得上这样的青春和月光?

这首诗虽然没有相思之情,但与最爱的知己一起庆祝节日,已然充满了真挚和无限的情怀。

在宋代,8月15日在唐代的正式名称是“中秋节”。 虽然法定假日只有一天,但在宋代,宋朝实际上在秋分这一天休息一天,放假十天。 总的来说,8月15日前后有四天假期,中秋节的民俗更加繁盛多样,包括赏月、吃月饼、举办团圆饭、享用各种时令水果等。 。 它更注重团圆和人间友谊,冲淡了思念月亮的忧郁,显得更加饱满。

8月15日的中秋节已逐渐演变为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以家庭团聚为主题的节日。

过去,嫦娥因她的不朽和辉煌而被人羡慕,但宋朝以后,嫉妒人间的却是嫦娥。

因为无暇怀念相思,香甜的月饼早已填满了你的苦涩,温馨的人情淡化了你的悲伤。 欢乐之中,老友微笑归来,给你带来真正的完美。

而且月亮似乎更圆了。

初一盛雪为您诠释诗中的爱与美好。 #半月中秋语美#

【中秋明月古诗五首: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