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伏生未能保全的是怎样一部书?方志君带你走进《典籍里的中国》

时间:05-04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每一部经典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让精神血脉延续至今。 大年初一,《经典中的中国》在央视一套首播,倪大红饰演的伏生让人落泪。 乱世中,《书》无法保存,浮生自责而哭泣,让撒贝宁忍不住落泪。 傅盛到底保存什么书失败了? 发生了什么?

节目中,演员们再现了大禹和先祖治水的情景。 他们只有简单的治洪工具,但他们并不惧怕洪水,并发誓要给世界带来和平。 在《尚书·愚公》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段更为波澜壮阔的大禹分治九州的历史:大禹铺土,沿山植树,奠定山川……《尚书·愚公》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典范。 它的出版和保存对后世有何影响?

今天,方志军与您一起走进“经典中的中国”,一起追溯历史,了解《尚书》以及其中的《尚书·愚公》的故事。

《尚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尚书》,最早的书称《尚书》,是一部追​​溯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被列为儒家重要核心经典之一。 是历代儒家学习的基础书籍。 “尚”是“上”的意思,“尚书”是古书,传统的《尚书》(又称《金文尚书》)是从伏生那里流传下来的。 传说是古代文化“三墓五典”的遗产。

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佛经洞被王道士发现,藏经千卷。 这些经典穿越千年,重回人间。 清朝末年,一些经文被运到京城,其中就包括当时最早的传世文本《尚书》文献。 如今,敦煌经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尚书》是其中的一部分,代代相传。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也是最早的历史经典。

《典》、《末》、《训》、《告》、《誓》、《命》六部分,有的为言论、命令、宣言,有的为谈话记录。 《尚书》记载的内容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

《尚书》按时间顺序分为《虞书》、《下书》、《尚书》、《周书》4部分,共100章。 古人将“商”与“商”混用,“书”本意是历史。 在古代,史是记录事件的官方,书是史官记录的历史。 由于此书记载了古代历史事件,故称《尚书》。 “尚书”亦指古代历史。 “《尚书》,古代皇帝的书,可能是上级写的,也可能是下级写的,所以叫‘尚书’。” (王冲《论衡·正说篇》)

关于《尚书》的编撰历来众说纷纭,但司马迁和班固都肯定《尚书》是孔子编撰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过去联系的大师。 他生活在礼乐废止、《诗》《书》缺失的春秋末期。 于是他游历天下后,回到鲁国,晚年编纂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六经,并为《尚书》作序。 。 司马迁说孔子“追三代之礼,序《书·传》,自唐虞至秦,编其事”。 (《史记·孔子世家》) 因此,《尚书》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子收徒讲学时,也选用这些经典作为教材。 他认为这六种教材可以使人“温厚,由《诗》教;远远,由《书》教;博大宜良,由《乐》教”。清廉、幽静,是《礼》所教;恭俭、恭敬,是《礼记》所教;“文明、比较事物”,是《春秋》所教。

汉武帝时期,鲁共王刘裕为扩大宫殿范围,拆毁了孔子故居,并发现了许多用蝌蚪文(大篆)书写的竹简。孔府墙壁上出土的汉代以前的文字或肿瘤文字,是《尚书》的古文字。 当时的学者孔安国(孔子的后裔)将其与现代通俗文本《尚书》对照阅读,结果增补了16章。 这部古文《尚书》从来没有被汉朝重视过,也没有列在学术官员之中,更无人传授。 直到王莽,这部古籍《尚书》才被列入学术官员之列。 到东汉时期逐渐流行。 当时的大儒马融、郑玄等人也曾对此作过评述,因而风行于世。 但与近代《尚书》相比,仍不如近代《尚书》受重视。 后来,就渐渐消失了。

东晋元帝(司马睿)年间,豫章人石枚向朝廷呈献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与汉古文《尚书》亦有不同)。王朝),还有孔安国《尚书传》的伪造本。 东晋政府将其列为学术官员,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传播。 唐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下令编修《群经正义》。 孔颖达着有《尚书正义》,陆德明着有《经义释义》,都是根据梅所赠的书写的。 于是,它成为了官方的标准版本,后来又被收录在《十三经注》中,广为流传。

由于汉代从孔府围墙上取出的蝌蚪文《尚书》早已失传,东晋梅氏所写的古《尚书》虽然被认为是伪书,但仍然是收录于《十三经注》,广为流传。 它使假的变成真的。 我们今天用的《十三经注》,是梅氏赠送的现代《尚书》和古代《尚书》的合本。 全书共五十八回,即《御书》、《下书》五篇。 《尚书》四篇,《尚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和奴隶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比如夏商周社会,《尧典》记载了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我国原有公社制度中权力和地位的传承。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盘庚》记载了商朝迁都的情况。

《尚书》很难读。 司马迁写《史记》时,用的是《尚书》的材料,要么记载全文,要么摘取部分文字。 但他运用“以戒代经”的原则,翻译了《尚书》原文,使先秦古籍成为了汉代的通行语言。 例如《尚书》中的“尧典”有“钦若昊天”字样,《史记·五帝本纪》则写有“尊从昊天”。 又如《尧典》中的“辛子”,在《五帝列传》中改为“瞎子”。 因此,我们可以对照阅读《尚书》和《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

什么是“愚公”?

《尚书》中的“愚公”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公认的系统地理概念的文章,也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典范著作。 全书共1200字,分九州、道山,由引水、水力、五衣五部分组成。

《愚公》中所说的九州,就是姬、燕、庆、戌、阳、荆、虞、梁、雍。 依次介绍了各州的疆土、水利、土质、赋税、贡品、贡道等。 对山川、湖泊、植被、物产等也有描写。 对土壤的描述尤其详细。

道山将九州山脉分为三段四柱。 介绍了20多座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和管理情况。 山系概念清晰,记载的山系真实可靠。

引水主线是描述9条河流,描述河流的名称、分布特征和引水情况。 《刀山》和《水归》篇幅较短,重点描写黄河流域的山山水水。 刀山、引水的目的是疏浚河流、泄洪。

九州的水力得到控制后,所有的江河都会连通四海,不再有拥堵崩溃的风险。

五侍是在国力范围内描述的,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典、侯、隋、尧、黄五侍。 每役又分为百里、两百里、三百里、四百里。 范围从百里到五百里不等,规定了贡品、赋税标准等,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统一思想。

大禹造像

后来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和班固的《汉书·地理》都原封不动地抄袭了《愚公》的内容。

今天,我们再看《愚公》,就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过于简单,二是它描绘的地理分布很有规律,整体感觉不太靠谱。 但这在古代,尤其是在文化基础薄弱的汉初,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几乎又回到了贫瘠的地步。 突然出现一张地图。 不管画得多么糟糕,至少比没有好。 那么特别是对于洪水来说,《尚书》刚问世的时候,人们感觉就像捡到了宝一样。 洪水发生在哪里? 在哪里? 我应该怎么办? 这一切全靠一首《愚公》作为指引。

《愚公》从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来看,提出了一系列系统的地理概念,构成了中国区域地理学最古老的典范。

《愚公》的地理依据和贡献

从《愚公》整篇文章来看,《愚公》非常重视地理形势。 它是在作者充分掌握各地地理资料的基础上,以图说明古代历史时代的繁荣和大禹治水的。 一部集优点于一身的作品。

《愚公》突破了《山海经》、《穆帝传》等早期地理书籍中过于沉重的神话和猜想色彩。 它用更加系统、理性的文字勾勒出古人对当时地理环境和社会的认识。 发展理解。 因此,就其成书的意义而言,《愚公》对于后世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以及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人参照《愚公》制作的《愚公九州地域图》

一是九州理念的确立。 传统观念一直承认九州分治是夏朝的制度,其唯一依据就是“禹贡”。 过去历史学家制作的许多历史地图,常把《愚公》中的九州作为夏国的行政区划。

《愚公》中介绍的九州划分

事实上,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夏朝作为一个需要破译的朝代,只覆盖了今天的河洛盆地到山西南部(运城和临汾南部)。 《愚公》中描述的九州,西起今河西走廊,南至南海,北至辽东半岛,东至山东、江苏。 以夏氏当时的统治能力,是绝对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范围的。

但九州的概念是从《愚公》开始的,已经深入人心。 今天我们把中国比作华夏大地,九州大地的根源就出自《愚公》九州。 后人所著的《周之礼·之方》、《尔雅·师弟》、《吕氏春秋》等,均以九州为天下之分。 虽然与《愚公》中九州的划分略有不同,但九州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古人对中国原有空间地理范围的认识。

吕不韦剧照

西汉时期,结合《禹贡》和《制方》中的九州概念,将天下分为河南、燕、幽、荆、阳等十三州。 到了东汉末年,州制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也是后来得到的。 古往今来都在使用。 时至今日,“州”作为本级行政区域的统称已被省、市、县等行政区域所取代,但至今仍沿用“州”作为专有名称,如徐州市、扬州等。江苏省的市、山东省济宁市的兖州区、潍坊所辖的青州市、衡水市的冀州区、湖北省荆州市以及河南省简称“豫”(即九州中的豫州),简称“豫”。河北省的“冀”皆是“豫”“贡”九州的保留。

今日蓟州一瞥

除了九州的影响之外,还有国家地理情况的分析。 《愚公》的地理内容具有反映国家地理情况的功能。 例如,《愚公》中关于引山导水的部分,如《愚公》中的冀州文章写道:“冀州,既含户口,又治梁、齐,既建太原,又岳阳;秦怀书纪,至于恒章。” 他们之中。 对壶口、岳阳、恒章等地的描写,虽然字数不多,但可以让读者形成对冀州整体情况的认识,清楚地了解冀州的版图和山河。 另外,《愚公》中对黄河的记载,让人们看到了战国中期黄河改道前的形象。 后来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进一步分析整理了文章内容,形成了愚公的描述。 对大河(即战国中期的黄河)的认识。

今天的黄河

《愚公》的另一个地位影响是土壤的分类。 如《愚公》永州篇载:“爵土唯黄土,爵田唯上上,爵府中下”。 对永州的土壤有较详细的描述。 按照分类,永州(永州的地理范围大致就是今天的山西、陕西、甘肃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是黄色的。 这是对当时包括关中平原在内的整个地区土壤的非常正确的认识。 另外,在荆州、扬州的记载中,认为荆州、扬州(相当于今天的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的泥涂与两地平原的土壤条件大致一致。

《尚书·愚公》后来地方志的渊源

关于方志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方志起源于历史,是由古代史家的记载发展而来的。 ”,可能是方志的来源;其次,方志脱胎于地理学,是由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和《山海经》演变而来。《尚书·禹贡》记载了战国之前的疆土、物产、贡品等,而《山海经》记载了古代的山川、情况、妖怪等,被认为是当地的原型。编年史。

汉代人读《尚书》时,最看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洪范”和这个“愚公”。 《洪范》是务实的,《愚公》是务实的。 《愚公》堪称中国最早的地理专着。 后世所有地理人才都会深入研究《禹贡》,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为最高思想的情况下,即使地图测量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地理测量学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也必须遵守《禹贡》的九州图形。至少在名义上是“功”。

《愚公》简单地记载了全国各地的各种地理现象,成为唐宋以后《汉书·地理》、《水经注》、《元和县图》、《大平寰宇记》等许多地理著作的参考。王朝。 目的。 历代学者提及方志起源时,大多追溯到《禹贡》,如《隋书·志二十八·经记二·史》《晋代志禹,依据》清代王渊在《与康孟谋重游河之书》中认为“何为地理记载? 是根据《愚公》、《子方》 ”。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一》载:“古代地理志,只记地域、山川、风俗、物产,其书今不见。然而《愚公》、《周礼·志》方氏”“这是一个很大的比较。”黄维认为“《禹贡》依靠夏禹治水,分国家为九州、燕州、青州、徐州、阳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作为国家的行政区划……被后世视为地方志的来源。” 也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 谭其骧认为,“《愚公》不是大禹王朝的著作。《愚公》中的‘九州’不是夏朝的行政区划,而是战国时期学者们为整个‘天下’他们都知道。”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浩然文史: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典范之作,《愚公》,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奇书?《尚书》序,中国地方志【地方志】历代百科全书】愚公)

【伏生未能保全的是怎样一部书?方志君带你走进《典籍里的中国》】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