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陈寅恪的传奇人生:“杀!”与“女神”

时间:04-28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吴宓曾说:“冉宓一生忠于民族传统文化,虽九死无悔;他一生追求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学术的独立与自由,从未跟随其他人的意见。” 他确实做到了!

冰川智库特约撰稿人 | 张寿涛

他是“哈佛三杰”之一、“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新青年》竞争的《学衡》杂志主编,曾任清华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大学。 “特聘教授”之一。

他想“杀死胡适”,追求“女神”三十多年,最后却在临死前喃喃地说:“我是吴宓教授,给我水……给我食物,我是吴宓教授。” ..”

他就是吴宓。 今天(1月17日)是吴宓逝世40周年纪念日。 我们来谈谈他的传奇一生。

“杀了胡适!”

吴宓,陕西泾阳人,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8月20日。

吴宓还有另一​​个身份,是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的表姐(上次孙俪主演的热播电视剧《那年花开月圆》中的主角周莹)年)。

吴宓,本名吴毓恒、吴拖曼。 1910年报考清华大学时,吴宓对“吴陀曼”这个名字非常不满意。 他拿出一本《康熙字典》,闭上眼睛一指,找到了“弥”字,就是安静的意思。 不幸的是,他的生活并不平静。

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留学。 他先就读于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年轻时的吴宓

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巴比特教授学习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哲学。 与陈寅恪、唐永通并称为“哈佛三杰”。

1921年5月,应好友梅光地邀请,吴宓回到南京师范大学任教。 第一学年,他同时开设了《英国文学史》、《英国诗歌选读》、《英国小说》和《修辞学原理》四门课程。

其中《中西诗歌比较》等课程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 其他课程也经常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 因此,吴宓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吴宓在东南大学从事的另一项主要事业是担任《学衡》杂志的主编。 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职业,他获得的大部分声誉和声誉都来自于此。

《学衡》杂志创刊于1921年10月,1922年1月创刊。杂志用吴宓的公寓作为办公室。 第一次见面,吴宓被推荐为“藏家”,刘以正为《刊词》撰稿人。

吴宓在杂志上署名:“吴宓,本刊主编兼秘书”。 确实,吴宓对《学衡》杂志的贡献最大,发表的文章也最多,尤其是中后期。 这本杂志其实是吴宓一个人撑腰的,“主编”的位置他当之无愧。

“学衡”从白壁德的“人本主义”出发,以“人本”为最高原则,更加强调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作用和益处,坚决支持文言文和旧体诗词,主张汉文融合。和西方文化。

▲《学衡》杂志

学衡派批评新文化运动是“模仿西方人,只会取糟粕”,攻击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是诡辩家、模仿者、追名逐利者和政治家,而新青年派则斥责他们是“顽固分子”和“政治家”。 “保守”“反动”。

两军首领吴宓和胡适再次正面交锋。

有一天,吴宓和胡适在一次聚会上相识。 当时北京人流行“阴谋”这个词。 胡适开玩笑地问道:“你们学衡派又有何新阴谋?”

吴宓道:“是啊。” 胡适笑道:“你非要听听不可吗?” ”吴宓道:“杀了胡适!

与《新青年》一味破旧推新不同,也不同于严复、林纾等一味复古排斥新的“国粹”人士,学衡派实际上主张“引进来”。推陈出新”、“中西结合、古今融通”。

因此,他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保守派,而是像“新青年”一样的现代主义者,正在探索中国文化的现代道路。 不过新青年派比较激进,学衡派比较稳定。

▲吴宓与《学衡》创办杂志的目的

今天回想起来,学衡派在当时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不言而喻,其学术原理是正确的,对当今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庆幸的是,在杀戮的呐喊声中,至少东南大学学衡派发出了自己微弱的、不同的、理性的声音。 这是我们民族之光,也是我们文化之福。

“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关于吴宓,人们谈论的不是他最重要的杂志《学衡》,而是他的情史以及他与毛彦文的情感纠葛。

毛彦文是吴宓的好友朱俊毅的未婚妻,也是他的妻子陈欣怡的同学。 朱君毅突然爱上她后,毛彦文非常伤心,向吴宓求和。

吴宓一边说着,不但不谈和平,反而涉足并爱上了毛彦文。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吴宓与陈欣怡离婚,追求毛燕文。

▲吴宓、毛彦文

吴宓的离婚,让全世界都傻眼了。 学衡派的同事们几乎一致谴责。 他的父亲甚至公开批评吴宓:“他心狠手辣,粗鲁无礼,无法无天,为维护旧礼节而叛逆。”

吴宓不为所动,目光只落在毛彦文身上。 不幸的是,毛彦文最终嫁给了比他大30多岁的前总理熊希龄。

吴宓为此写下了38首情诗。 其中一篇公开出版的《吴宓先生的烦恼》写道:“吴宓深爱毛彦文,三洲人民闻之震惊。离婚不怕圣人嘲笑,就怕钱。”和声誉还不够。” 云……”

这首诗发表后,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金岳霖对吴宓说:“我们不知道你的诗好不好,但涉及到毛彦文,所以这不是公开发表的事情。这是私人的事情,不应该在报纸上发表。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去洗手间,但我们不会公开这一点。”

吴宓闻言大怒,拍着桌子说道:“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可怜的金岳霖也觉得自己说的不对,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好站着听吴宓骂了半天。

三年后,熊希龄去世,吴宓再次燃起了追求毛彦文的希望。 他写了许多长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他根本没有收到任何回复,有的信件甚至被原封不动地退回来。

吴宓在日记中痛苦地写道:“宓对燕文的深爱和情感纠葛是如此真实,是今生独一无二的,有些是无法抹去的。”

▲《吴宓日记》

后来,毛燕文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吴宓也千方百计从海外归来的人那里打听有关她的消息。

六十多岁时,吴宓请人画了一幅毛彦文的肖像,挂在自己房间的墙上。 他们日夜对视,足见他对毛泽东的迷恋。

“吴宓苦爱毛彦文”充分说明了吴宓本质上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他虽然号称雨和尚,有一颗佛门之心,却看不透红尘。 他虽是名士,捍卫道德,却不能“克己复礼”。 。

“多么美丽的名字啊”

当然,吴宓所做的事情远不止《雪衡》和爱情。

如今,人们怀念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的辉煌。 殊不知,当时的研究所所长正是吴宓,他一一恭敬地请来了这里的导师。

为了邀请王国维,吴宓不惜提前行三礼。 不愿去清华大学的王国维深受感动,接受了聘书。

▲王国维

吴宓还颇有慧眼,将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著作的陈寅恪请到了清华大学,让陈寅恪的事业有了一个高起点。

冯友兰对此表示:“余僧一生的一大贡献就是筹建清华国学研究院,并有难得的机会邀请王、梁、陈、赵四人来清华担任导师。他本来可以担任院长。”

随后,因与清华大学部分高层意见不合,吴宓辞去中国研究院院长职务。 在继续经营《学衡》杂志和《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同时,担任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他根据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规划创建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并明确提出培养目标是培养“自由人”,使外语系​清华大学文学系迅速成为全国一流院系。

吴宓曾说,他最喜欢的学生是“龙”“虎”“豹”,即钱钟书、曹禺和李健吾。

其中,吴宓尤其欣赏和关心钱钟书。 他曾说:“当今文史杰出人才,老一辈中应推荐陈寅恪先生,年轻一代中应推荐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的都和你一样。”和我。”

▲钱钟书

但钱钟书年少轻狂,并没有把吴宓放在眼里。 吴宓经常在课后“谦虚”地问钱钟书:“你觉得钱先生的意见怎么样?” 钱钟书总是先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压制。 吴宓并没有生气,而是点了点头。

吴宓学习严谨,备课充足。 每次上课,他的书本上都会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笔记。 他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达教室,热情、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认真、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据说,吴宓不仅能用多种语言背诵许多西方文学名著,甚至能背诵整部莎士比亚戏剧,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勤奋的学习。

放学后,吴宓经常和学生一起散步、交谈,经常邀请学生到他家做客,还经常向学生借钱或直接提供经济资助。

当然,吴宓更加偏爱、关心女孩子。 他曾在课堂上公开表示:“女儿是水做的血肉,男人是泥做的血肉。看到女儿就觉得清爽,看到男人就觉得浑浊、臭。” ”

当他看到女学生站着听课时,吴宓会立即跑出去给她们找凳子; 点名的时候,一叫到“金丽珠”这个名字,吴宓就忍不住说“这名字真好听”,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

“没有孔子,中国仍将混乱”。

吴宓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十余年。 1941年,他与“哈佛三杰”中的另外两位陈寅恪、唐永通一起被教育部聘为第一批部级教授,并曾代表西南大学。 联合国大会外国语言文学部主任。

1949年,吴宓本来有机会去台湾。 时任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和台大校长傅斯年安排专人邀请。 他们软硬兼施,将吴宓送上车,送到酒店,准备第二天飞往台北。

结果吴宓谎称半夜去洗手间就偷偷溜了出去。

▲傅斯年

1949年后,吴宓虽然也想上进,但他将自己收藏的一千多册图书捐赠给了所在的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并自愿将学校原来的“一级教授”改为“二级教授”。教授级别。” 但他终究逃脱不了“恶魔”、“反动学术权威”的标签。

“文革”到来后,吴宓成为西南师范大学重点批斗对象。 房屋被没收,被迫住“牛棚”,接受劳改,受尽磨难。

吴宓曾被放在高台上公开展示。 当他被推倒时,他的左腿摔断了。 他独自被困在小黑屋的床上三天,他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我是吴宓教授,给我水……给我食物,我是吴宓教授……”

即便如此,吴宓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没有回头,也没有在内心真正屈服。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吴宓坚持“只批林不批孔”,并高呼“没有孔子,中国仍乱”、“‘克己复礼’是一种很高尚的文化”。标准。”

吴宓曾说:“冉宓一生忠于民族传统文化,虽九死无悔;他一生追求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学术的独立与自由,从未跟随其他人的意见。” 他确实做到了!

侥幸躲过“文革”的吴宓被姐姐带到家乡精心照顾,他享受着最后一丝人间温暖。

但每次吃饭,吴宓还是会颤抖着问道:“还想请示吗?” 有时他会半夜醒来喊:“我是吴宓教授,给我水……给我食物,我是吴宓教授……”

▲吴宓晚年

情况好的时候,吴宓也会有不甘心。 有一天,他和姐姐聊天,听说农村中学不教英语。 当问及原因时,他回答说:“没有外语老师。”

吴宓又急切地说:“那他们为什么不来找我呢?我在美国很多年了,可以给他们讲课。”

1978年1月17日,一生苦行的“苦行僧”吴宓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

“只有放弃了世界,你才会知道真理的可贵,爱多了,你才会后悔此生。” 吴宓一生“为爱而殉”。 虽然结局是惨淡的,但他的经历已经足够精彩,他的人生也足够充实。

当今教授那么多,有真知识、真气质、真品格的有几个? 2018年1月17日,是吴宓逝世40周年纪念日。 今天我们纪念吴宓,纪念他的勇敢追求、毅力和决心!

【陈寅恪的传奇人生:“杀!”与“女神”】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