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真孝善网,为您提供真孝善正能量书籍故事!

我的古文 :“真他妈的漂亮”是个伪命题

时间:04-24 民间故事 提交错误

照片摄于德国蒂蒂湖。

好久没看电视了,不过最近得知央视的“古诗词大赛”很火,也引起了很多讨论。 我没有观看古诗词大赛,也不知道获奖者的情况,所以无法评论。 不过,作为一个一直对古诗词、散文感兴趣的爱好者,我愿意分享一下我对古诗词、散文的看法。

古诗词大赛结束后,社交媒体上流行一种主张“古诗词有用”的说法,即:见山川春色,懂古诗词就会背诵”太阳升起,河花比火红,春天来了,河水绿得像蓝。” 如果你不懂古诗词,你就会说“真是太美了”。 相似场景的堆叠证明了读懂古诗词的重要性。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所以很多人转发,但其实是有问题的。

问题是什么? 假设我们沉浸在场景中,那些美丽的风景就在我们眼前。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 恐怕不是背诵几句古诗词,而是真正感受和体验这种美,获得身心的愉悦。

“太漂亮了”当然不好,因为它不优雅而且令人反感。 但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过于粗糙,缺乏对美的细致具体的感知,失去了丰富性和立体感。 试想两处美景,一是“星垂田野辽阔,明月涌入江中”,二是“日出江花红如火,春天来了,河水绿得像蓝一样”。 当然,我们从诗中知道,它们都是美丽的,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美丽。 但如果你只是说“真他妈的漂亮”,你就无法分辨出区别。

而且,“真他妈的漂亮”这句话,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明了,也正因为如此,才如此的简单明了。 因为简单、直接也意味着单调、苍白,没有细致的比例,就只有“强度加大”的一个方向。 就像吃了太多重口味的菜肴,却无法察觉食物本来的味道一样。

因此,想要细节具体地体验美,想要获得丰富立体的审美愉悦,就必须摆脱简单粗暴的表达。 但我们一定要依赖古诗词吗? 不。 几千年来,人类描述美、描述美学、表达思想的方式无数,不仅仅局限于古诗词。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对黎明出海的老人的描述是如此精确——黑暗场景中桨划破水面的声音,飞鱼从远处飞起又落下的声音进入附近的水中——读完之后我已经有过几次这样的感觉了。 在水边或者海边想一想,这种感觉或许并不逊色于背诵古诗词。 甚至可以说,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古诗词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

还有莫奈的《睡莲》。 虽然之前在各种艺术书籍上看过很多解读,但在看到原作的那一刻,就感觉美被直接、赤裸裸地传达出来,瞬间震撼了我。 所有的解释似乎都站不住脚。 以后,当我在早晨和傍晚看到类似的美丽景色时,我会常常想起莫奈的《睡莲》和他对光影的独特视觉。 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我会不会背诵古诗词,都丝毫不影响我对美的体验。

当然,我并不是想否认古诗词的价值,但我不同意将古诗词的价值“矮化”到看到美景就可以背诵的地步。 我们应该清楚,重要的是让古诗词帮助我们丰富我们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而不是把我们对美的认知融入古诗词的描述中。 换句话说,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

可惜,单纯背诵古诗文,难免达不到“六经注我”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用很长的时间思考“鸟栖池边树,和尚敲月下门”还是“和尚推月”。月下之门”,终于得到了解释。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背了一堆古诗词、散文却答不出来甚至不知道、不思考问题,那么这种背诵基本上是没有用的,甚至是相当可悲的。

这也是我的个人陈述。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背很多古诗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文也能背诵”的说法也颇为流传。 但这些古诗有什么价值呢? 这似乎是一些单词和短语的神奇组合,一些感觉。 虽然摇头、摇头可以“找到一些感觉”,但始终只是“一些感觉”。 如何判断诗歌、散文的质量? 名著有什么缺点吗? 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从来没有人回答过这样的问题。

后来,我读了陈望道先生的《辞藻到世》,看到了他对古文的评论。 我这才发现,即使是“文兴八代衰落”的韩愈,他的流传文章其实也有破绽。 后来又读了叶嘉莹先生、顾遂先生对古诗文的讲解,特别是对古诗文世界的纵横讲解。 我顿时恍然大悟,仿佛终于明白了什么。 后来,我读了王定均的《古文官志演义》以及他对各种名著的评价,有了新的感受:没想到苏轼的《后赤壁赋》是有层次结构的。 《岳阳楼记》用巧妙的对比,唤起人们对永恒道理的敬佩之叹。 这些章节我以前都背过,但如果没有人的指导和引导,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美妙之处。

每次谈到前人的积累和专业门槛,难免有人会说有这样的门槛,不可以随意丢下书包。 但这也是错误的。 既然涉及到“美”,这种评价就没有绝对的标准。 比如杜甫的《江南李桂年》,顾遂先生就觉得这首诗一般。 然而,听了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对杜甫处境的详细描述和诗中的典故,读这首诗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更能深刻体会到沧桑中隐忍的滋味。的生活。 这是对美的更丰富、更细致的体验,同时也不影响我们从顾遂先生对古诗词的评价中获得灵感。

最后我想说的是,认真读古诗词可能会有“副作用”,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你需要知道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虽然清代周敦颐才提出了“文学承载道”的说法,但中国的“文学”长期以来承载着各种价值观和期望。 前面提到过韩愈。 我们都知道,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其影响一直持续到清代。 韩愈、柳宗元所厌恶的是魏晋以来那种简单追求繁复华丽的文风(这也是今天很多人背诵古诗文时所欣赏的); 他们所崇尚的不仅是一种自然、质朴、质朴的文风,而且对儒家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术传统的回归。 儒家的学术传统是什么? 简单来说,不仅是“为学而学”,更是对价值的追求,不仅是“时时习习,不亦乐乎”,更是一种大度和决心。 “我善于滋养我的凛然之气”。

然而,当今世界,对学术传统的追求或许并不那么流行。 不信,看看今天那些口若悬河的古诗文家伙。 谁身上有一丝凛然正气?

优秀的人才并不缺少工作机会,只缺少适合自己的好机会。 但他们往往没有精力在浩如烟海的机会中找到最合适的一个。

100offer会对平台上的人才和企业进行严格筛选,让“最好的人才”和“最好的企业”相遇。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100offer,并谈谈您对下一份工作的期望。 一周内,获得 5-10 个满足您要求的绝佳机会!

【我的古文 :“真他妈的漂亮”是个伪命题】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